【返回】

一键分享

我要评论

主打稿

2016年10月25日

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

新华社记者安蓓、齐中熙

在经济的周期循环中,一些经济变量先于经济景气变化,并预示着宏观经济的走势和前景。进入三季度,一些经济先行指标释放出积极信号,显示中国经济由降转稳的条件正逐步积累。

“十三五”开局之年的中国经济已进入“收官季”。巩固当前出现的良好势头,筑牢经济由降转稳的基础,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确立良好起点,开拓广阔空间。

先行景气指标回暖 工业现筑底迹象

8月,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同比增长1%,自2013年9月以来首现正增长。进入9月,国家铁路货运发送量日均完成758万吨,同比增长4.9%。其中,9月23日至25日,全路连续3天单日装车达13万车以上,自2014年12月以来首次回到13万车水平。

作为经济“先行官”和“风向标”,铁路货运量直接反映全社会物资流动程度,对于观察国民经济走势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单一领域的变化尚不足以作出趋势性判断。进入三季度,工业领域一系列指标的转变,为中国经济释放出暖意:

9月底,国网兰溪市供电公司在兰溪高速服务区建成两座电动汽车充电站。为配合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普及,今年该公司加快了充电站的投资建设。

数据显示,9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9%,增速同比回升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增速较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加快1.8和1.5个百分点。

9月份经营性贷款由上月的下降417亿元转为增加2063亿元,固定资产贷款由上月的下降1001亿元转为增加2263亿元,说明企业融资需求出现回升。

与此同时,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打破连续54个月下降走势,同比上涨0.1%;在工业品价格提升和政府大力降成本作用下,工业企业效益逐步好转;3月份以来,各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在6%以上小幅波动。

与之相印证,9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4%,同上月持平,表明生产活动加快,需求保持增长,显现出阶段性趋稳迹象。

“今年以来,特别是进入三季度,工业经济阶段性筑底迹象明显,生产运行总体平稳,工业经济活力渐增,企业预期有所好转。”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司长赵云城说。

工业景气的好转增强了企业发展的信心。今年年中,河钢集团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完成交割,迈出布局欧洲市场的重要一步。与此同时,河钢唐钢公司的汽车板生产线项目投产。

“只是短时间的冬暖,寒冬还没有过去。”河钢唐钢公司副总经理张洪波说,“但为企业转型升级和提升竞争力赢得了空间。”

在需求侧,一些期待已久的变化正在发生。今年以来持续下滑的投资增速在三季度出现企稳迹象。其中,前三季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1%,增速今年以来首次回升。9月份民间投资增长4.5%,在8月由负转正的基础上增幅进一步扩大。

“投资增速降幅趋缓是经济止跌回稳的重要条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许召元说,其中制造业投资是民间投资的主要方向,市场化程度高。这部分投资企稳,特别是消费类和高端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明显,显示经过几年的优胜劣汰,制造业已调整到一个更可持续的水平。

结构性指标持续优化 “双中高”特征更加明显

作为一国经济的基础,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出现企稳迹象为中国经济前景带来乐观信号,但尚不足以反映宏观经济深刻变化的全局。今年以来,一些结构性指标持续向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结构不断优化的特征更加明显。

安徽朗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机器人、无人机等高科技产品的创业型公司。“进入三季度,公司销售额和订单量都出现高增长。销售额稳定在300多万元,还签订了一个400多万元的订单,是公司成立以来最大的单子。”董事长张朋说。

一些企业艰难维持,一些企业生机勃勃;一些行业面临困境,一些行业前景向好——经济领域分化趋势不断增强的同时,代表结构优化和经济活力的指标保持强劲。

前三季度,服务业同比增长7.6%,占GDP比重52.8%,继续“领跑”经济增长;全国新登记企业同比增长27%,其中第三产业新登记企业占比达81.1%;制造业内部,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6和3.1个百分点,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继续提高;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1%,同比提高13.3个百分点;区域经济版图中,部分转型较早的省份经济活力明显增强……

在经济从高速向中高速换挡的阶段,市场作用下的分化走势,恰恰是新旧动能交替、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的外在表现。

民生指标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指标,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067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预期目标,9月31个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自2013年6月以来首次低于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9%,全年预计保持平稳;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相对于工业景气指标的回暖,结构和民生等指标的积极变化对于中国经济意义更为深远。

“当前经济运行的新常态特征更为明显。经济增速放缓下,结构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民生指标持续稳定向好,既是经济发展的规律性体现,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适度扩大总需求政策共同作用、各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的结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

以更深更广的改革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

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正攀行在登顶前那段最险峻的上坡路。

虽然积极因素在积累,但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仍面临诸多风险隐患:出口不确定性仍然较强;房地产两极分化严重,金融风险在局部积聚;居民消费预期有所减弱,稳就业压力巨大;民间投资依然乏力。

“中国经济转型是个长时段进程。当前一些指标表现虽好于预期,但仍具有阶段性特征。一方面要巩固经济企稳基础,一方面要继续完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经济由降转稳确立中高速增长平台奠定坚实基础。”张立群说。

——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截至9月底,钢铁和煤炭去产能均已完成全年任务的80%以上,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7个月减少,产能和库存下降引导市场预期改善,降成本增强了企业信心,补短板拉动有效投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正初步显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是实实在在的,而且超出预期。”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一些落后产能退出后,供给领域供求关系发生积极变化,再加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钢铁煤炭价格回升,工业企业利润明显好转。

当前经济运行中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并未改变,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仍然突出。尤须坚定信心,有力有度有效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稳定宏观经济预期。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企业经营困难普遍加剧。保持宏观政策稳定性,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同时避免“大水漫灌”,精准发力、定向调控,为推动经济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良好的宏观环境。

与此同时,要注意防范和化解经济中潜藏的矛盾和风险,筑牢社会安全网,确保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有序,群众利益得到基本保障。

——以制度性变革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归根结底要落在“改革”二字。简政放权、国企改革、财税改革、金融改革、产权制度改革……抓住先行指标向好的空间,将一系列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推向深入,进一步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微观经济主体释放更多活力。

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系列先行指标的积极变化,恰恰说明中国经济具有的巨大潜力、空间和回旋余地。只要坚定信心、脚踏实地、攻坚克难,以改革实干把握引领新常态,中国经济一定能够行稳致远。(参与采写:张紫赟)

———— 全文 ————

———— 收起 ————

先行景气指标回暖 工业现筑底迹象

01002005063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