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19世纪末诞生于美国。它发起于平民阶层,贴近生活,易于创作和演唱,在战火纷飞社会动荡的年代,为饱受摧残的世界人民带去精神之慰藉。近些年,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流行音乐兼容并包,补充能量,不断求新,成为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篇追溯至流行音乐形成伊始,梳理并分析了120年间流行音乐的演进路径和关键节点,并辅以视听素材,以期引领广大听众寻找多彩旋律背后之启迪。
世界流行音乐族类110年演进环
Hologram for Evolution of World Popular Music in 110 Years
(以蓝调,爵士,乡村,民谣,节奏蓝调,灵魂乐,摇滚,放克,雷鬼,嘻哈为例)
二战中及结束前后(1940-1960),
蓝调和爵士乐的出现多个子类别,之后由盛转衰,但对后世其他音乐类别形成贡献较大。
1960年之后20年(1960-1980),
众多流行音乐子类别在期间出现,摇滚乐迅速崛起并在向外输出音乐元素的同时博采众长;
放克、嘻哈、雷鬼音乐在其影响之下诞生。
融合曲风兴起,并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增多,其中蓝调、爵士、摇滚、节奏与布鲁斯等出现时间较早的类别贡献较大;但与此同时各乐种衍生的子类别逐渐减少。
20世纪80年代以后(1980-2000),
嘻哈音乐、摇滚乐以及节奏蓝调较为活跃,吸取多种音乐风格的同时输出自身风格元素。
乡村和民谣音乐起源较早,产生的子类别对其他曲风贡献相对较少,发展较为独立,子类别时有出现。
音乐时间轴节选自谷歌新闻实验室大图片与智慧音乐项目(Music Timeline, the Project of Big Picture and Music Intelligence),空缺部分音乐类别非本次讨论范围。
世界流行音乐120年记事
Timeline of World Popular Music in 120 Years
该图以蓝调,爵士,乡村,民谣,节奏蓝调,灵魂乐,摇滚,放克,雷鬼,嘻哈等十种主要流行音乐为例,讨论了
从1890年至2010年世界流行音乐演变规律。其中,战后部分节选谷歌实验室“世界音乐时间轴”,区块代表对应乐种各年代间
的流行程度,面积由歌手影响力、唱片销量、受众数量等因子带入算法得出;样例音乐为该乐种的代表性歌曲。
蓝调BLUES
起源于美国南部,融入宗教音乐、种植园小调等元素,发展为“一呼一应”的形式。后从集群表演转为个人形式,分为乡村和城市两个风格。前者是吉他口琴伴奏的即兴演唱,衍生出孟菲斯蓝调,三角洲蓝调。后者分化为古典女性蓝调、布吉乌吉舞曲以及跳跃蓝调。
爵士JAZZ
起源于非洲,形成于美国新奥尔良,集合根源蓝调、拉格泰姆音乐及白人音乐,以小型管乐队和钢琴即兴演奏。一战时期出现狄西兰爵士和摇摆乐,在“大乐团”的助推之下为风靡一时;二战期间,极具反叛的咆勃乐和内敛自省的酷派爵士形成对比。在承袭传统的基础上追求创新和突破。
乡村COUNTRY
兴起于美国南部,曲调简单,节奏平稳,带有叙事性,亲切热情而不失流行元素。歌曲表现对流浪生活的厌恶,对温暖安宁家园的向往等。早期用小提琴代替人声演奏,形成兰草音乐。三四十年代,出现西部牛仔音乐,传播甚广。
民谣FOLK
由传统民谣演变而来,五六十年代“第二次民谣复兴运动”壮大,融入了电子、摇滚、朋克等元素,具有鲜明的流行音乐特色。表现内容广泛,歌颂赞美或针砭时弊。
节奏蓝调R&B
又称节奏怨曲,节奏与布鲁斯,是美国告示牌提出的营销术语。最初由非裔乐手演奏,融合爵士乐和福音音乐,后吸取新杰克摇摆、嘻哈灵魂乐以及新灵魂乐等元素,发展为当代节奏与布鲁斯。
摇滚ROCK
源自Rock and Roll和洛卡比里,由蓝调、乡村音乐等演进而来,节奏连贯强劲,曲调形态多样,不仅唱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还有对现实的不满。
灵魂乐SOUL
起源于节奏蓝调,用来表达爱的渴望,激发非裔美国人的自我认同感。独唱伴唱相配合,节奏紧凑,配合击掌和即兴肢体动作。
放克FUNK
融合了灵魂乐、灵魂爵士乐和节奏蓝调,旋律的随意性较强,注重电贝斯与鼓的节奏律动,适合舞蹈。
雷鬼REGGAE
又称雷吉,起源于牙买加,融合了节奏蓝调、爵士乐以及西印度群岛的民谣音乐,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
嘻哈HIPHOP
诞生于美国的贫民区,八十年代成为流行文化之一。包含说唱音乐以及唱片骑师,伴随地板舞和街头涂鸦,其它元素包括采样器和节奏口技。
具有地方性质的蓝调曲风随着歌者多样化的尝试出现了融合,电子蓝调[1]得到充分发展。
“硬式咆勃”[2]诞生,音调和谐,旋律易懂,后演变为灵魂爵士乐[3]。
“硬式咆勃”[2]诞生,音调和谐,旋律易懂,后演变为灵魂爵士乐[3]。
洛卡比里[4]占据乡村音乐主导,纳斯菲尔德之声[5]后来居上。
洛卡比里[4]占据乡村音乐主导,纳斯菲尔德之声[5]后来居上。
甲壳虫乐队单曲[1]连续7周蝉联美国公告牌榜首,“英伦入侵”开始,带动了蓝调摇滚乐[2]的成长。民谣[3]和乡村音乐的影响下,根源摇滚[4]产生,“唱作型”表演者出现。
甲壳虫乐队单曲[1]连续7周蝉联美国公告牌榜首,“英伦入侵”开始,带动了蓝调摇滚乐[2]的成长。民谣[3]和乡村音乐的影响下,根源摇滚[4]产生,“唱作型”表演者出现。
甲壳虫乐队单曲[1]连续7周蝉联美国公告牌榜首,“英伦入侵”开始,带动了蓝调摇滚乐[2]的成长。民谣[3]和乡村音乐的影响下,根源摇滚[4]产生,“唱作型”表演者出现。
甲壳虫乐队单曲[1]连续7周蝉联美国公告牌榜首,“英伦入侵”开始,带动了蓝调摇滚乐[2]的成长。民谣[3]和乡村音乐的影响下,根源摇滚[4]产生,“唱作型”表演者出现。
摇滚界“反文化运动”催生迷幻摇滚[5]、前卫摇滚[6]和车库摇滚[7]。
摇滚界“反文化运动”催生迷幻摇滚[5]、前卫摇滚[6]和车库摇滚[7]。
摇滚界“反文化运动”催生迷幻摇滚[5]、前卫摇滚[6]和车库摇滚[7]。
迷幻摇滚、节奏与布鲁斯等融入蓝调音乐中,开启“英式蓝调繁荣[8]”时代。
放克和灵魂乐开始流行,女子乐队组合助推节奏与布鲁斯[9]。
硬摇滚[1]、重金属[2]以及朋克摇滚乐[3]呈现繁荣态势。
硬摇滚[1]、重金属[2]以及朋克摇滚乐[3]呈现繁荣态势。
硬摇滚[1]、重金属[2]以及朋克摇滚乐[3]呈现繁荣态势。
慢摇滚[4]挑战另一个极端,大大丰富了摇滚乐的表现内容。
加入了放克、迷幻摇滚和节奏与布鲁斯等音乐元素的融合爵士[5]广受欢迎。
多种乡村音乐涌现,融合了蓝调、摇滚等元素的乡村流行[6]以及传统与酒吧音乐相结合的叛道乡村乐[7],尤为听众喜爱。
多种乡村音乐涌现,融合了蓝调、摇滚等元素的乡村流行[6]以及传统与酒吧音乐相结合的叛道乡村乐[7],尤为听众喜爱。
雷鬼音乐[8]靠融合创新后来居上。
后朋克[1]先胜后衰,新浪潮音乐[2]掀起第二次“英伦入侵”。
后朋克[1]先胜后衰,新浪潮音乐[2]掀起第二次“英伦入侵”。
结合了放克、后朋克等风格的另类摇滚[3]从地下舞台崛起并逐渐受到关注。
拉丁美洲“西班牙摇滚[4]”风潮扩散至全球,对同时代各类摇滚乐产生影响。
当代节奏与布鲁斯[5]产生,融合了同时代的嘻哈、灵魂、放克和迪斯科等风格。
嘻哈音乐[6]运用人声、动作、节奏等元素创作,在流行文化中独具特色。
嘻哈音乐[1]进入“黄金时代”,成为美国流行音乐中“最激动人心的潮流”。
女歌手[2]在当代节奏与布鲁斯的发展中表现突出。
融合了嘻哈风格的新灵魂乐[3]产生并赢得较多受众。
在嘻哈、摇滚、灵魂和节奏布鲁斯等多种风格音乐的共同影响下,乡村音乐[4]迎来“爆炸式”热潮。
另类金属[5]和垃圾摇滚乐[6]由另类摇滚衍生而来,与此同时产生了独立摇滚[7]和新金属音乐[8]。
另类金属[5]和垃圾摇滚乐[6]由另类摇滚衍生而来,与此同时产生了独立摇滚[7]和新金属音乐[8]。
另类金属[5]和垃圾摇滚乐[6]由另类摇滚衍生而来,与此同时产生了独立摇滚[7]和新金属音乐[8]。
另类金属[5]和垃圾摇滚乐[6]由另类摇滚衍生而来,与此同时产生了独立摇滚[7]和新金属音乐[8]。
摇滚乐不再“一曲独大”,流行摇滚[1]、流行朋克[2]等融合风格势头强劲。
摇滚乐不再“一曲独大”,流行摇滚[1]、流行朋克[2]等融合风格势头强劲。
电子元素融入嘻哈音乐,南部说唱[3]发展迅速。
雷击顿音乐[4]成为拉丁音乐主流之一,并促进了嘻哈音乐的繁荣。
当代R&B[5]和城市灵魂音乐[6]进入黄金时代。
当代R&B[5]和城市灵魂音乐[6]进入黄金时代。
多位歌手尝试跨界创作和表演,为乡村音乐[7]注入新活力。
年轻的蓝调音乐家涌现,将人声以及不同风格音乐助推蓝调音乐复兴[8]。
索引 Index
A
酸性爵士Acid JazzB
贝克斯菲尔德之声Bakersfield SoundC
一呼一应Call to ResponseD
跳舞乐队DansbandE
电子蓝调Electric BluesF
巴洛克民谣Folk BaroqueG
匪帮放克Gangsta FunkH
重摇滚Hard RockI
独立摇滚Indie RockJ
果酱乐团Jam BandK
德国摇滚KrautrockL
拉丁爵士Latin JazzM
艾姆贝斯M-BaseN
纳什维尔之声Nashville SoundO
叛道乡村音乐Outlaw CountryP
朋克放克Political HiphopR
雷鬼摇滚Raga RockS
桑巴雷吉顿Samba ReggaetonT
德克萨斯乡村音乐Texas Country MusicU
英式放克UK FunkyW
南部灵魂乐Western Soul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英国皇家学会 南洋理工大学 台湾大学 谷歌新闻实验室 Allmusic.com
监制:马轶群 编辑:马倩 设计:魏文彬、马倩 前端:赵祎鑫
Copyright © 2000 - 2016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 版权所有 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