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nishing Field

——京城八小时内外的健身休闲,如何说走就走

这里是北京奥林匹克国家公园,城市传统中轴线延伸处独具特色的城区。2008年8月,它因第28届夏季奥运会为世界瞩目;2022年冬天,这里将再次奏响竞技体育的强音。后奥运时代,我国首个“全民健身日”在这里启动,从此掀起了这座城市民众参与运动的热潮。

全民健身大势奈何“现代文明病”

2006年,北京地区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以上,这意味着京城市民拥有更多的休闲时间。体育健身是一种积极地休闲方式,依据我国《中国休闲体育发展报告(2015~2016)》(下称“报告”),越来越多的北京市民可以保证每周1-2次、每次半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然而,2015年北京市体检中心调研表明,肥胖、血脂异常和脂肪肝依然位居十大健康异常问题前三;且每10个北京人即有1名罹患过精神障碍问题——压力过载,环境污染、空间拥挤——繁华喧闹之下,是城市文明的沉疴痼疾。

八小时内外,何处安放工作日里的疲惫身心?

调查表明,多数北京人选择在早晚或午间打球、慢跑和散步;比起正规的专业场馆,大众更加青睐离家或单位近、有熟人、且免费的公共场地;但这样的体育设施依然不够且分布不合理、利用率低。

空间信息数据

65355

公共运动场地

8243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市城六区拥有各类公共运动场地8243处。其中,公园广场718处,从二环向外放射状分散;社区健身场所1175处,主要包括新老社区内的健身区域、街道开辟的健身空地等,是城内六区常住居民健身休闲的主要去处,但大部分场地集中在四环以内;学校对外开放体育设施313处,以四环以内北部城区、特别是海淀区居多。也就是说,生活在四环以内的北京人在八小时之外更容易找到体育活动的场地。

格子间里的八小时,片刻休闲对那些被报表邮件填满的职场人来说是提升工作效率的良药。然而,大部分社区健身场所仅对本社区居民开放;学校的开放时间多在学生放学之后,公园广场成为脑力劳动者工间休憩的最佳选择。在四个位于城六区的高端产业功能区中,奥林匹克中心区开放绿地面积大,那里的职场人更容易在八小时工作时间中找到亲近自然的休憩场所;而北京商务中心区休闲空间面积小,且多为社区健身场所,这样的需求较难满足。

论市政者, 皆言太繁盛之市, 若无相当之公园, 则于卫生上于道德上皆有大害, 吾至纽约而信。 一日不到公园, 则精神昏浊, 理想污下。

—— 梁启超,《新大陆游记》,1904

“公园”的概念清末民初传入我国,因其多元化、生态性和文化性成为近半数的北京市民体育休闲的首选场地。目前北京市拥有各类公园、花园等约1087处, 337处在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登记注册,其中144处位于人口稠密的城六区内。自2011年起至今的5年中,城六区的公园总面积均增加,东西城区人均公园面积有所增加,但其他四区人均公园面积有所减少。

通过抓取某地图软件“公园”类别下最新的63130条用户评价数据绘制出京城公园的用户体验地图:多数公园的体验指数中等,属于“基本满意”;北部城区特别是海淀区公园体验指数较高;三环以外,除奥林匹克中心区,用户体验指数低。

在挖掘到的近千所公园数据中,有167处公园未出现用户评价,它们多数分布在四环之外特别是南部城区。除了用户未选择该地图软件的原因之外,公园的关注度、信息完善度、该地休闲运动的参与度等原因值得深入探讨。

繁忙都市的健身时间=早晨+午后+傍晚+假日

首都体育学院休闲与社会体育学院院长李相如教授介绍,作为处于规划建设中的城市,未来休闲体育空间会逐步向郊外扩展,鼓励民众余暇时走向自然、寻求身体与心灵的双重释放;同时在职场人中推行各类“工位操”,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缓解疲劳。另外北京市计划修建15条不同主题相互连通的城市绿道,傍依穿城而过的五大水系,与城市公共交通、居民区和工作区无缝衔接,每日运动在上下班途中即可实现。

北京步入休闲时代的十年,是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十年。北京市园林规划局和体育局分别提供了可查询的休闲地图,然而首都城市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却并未涵盖该类检索,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公共资源与民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等。因而李教授建议政府建立数据库,实时更新公共健身空间信息供市民查询并接受市民的监督和建议,从而形成政府与市民的顺畅互动。

监制:马轶群    策划:马倩、刘佳昕    设计:魏文彬    前端:赵祎鑫

数据来源:《中国休闲体育发展报告(2015~2016)》(李相如,钟秉枢著),北京市政府数据资源网,地图慧

资料来源:国务院 北京市人民政府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院 北京体检中心

01002005064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
01002005063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