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键分享

主打稿

2017年10月12日

图表:“中国奇迹”背后的必然逻辑 新华社记者 冯琦 卢哲 编制

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题:“中国奇迹”背后的必然逻辑

新华社记者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习近平

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从未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奋进的中国更以一系列历史性变革实现了历史性飞跃。

为什么是中国?中国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泱泱大国走出了一条怎样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

中国奇迹背后的必然逻辑,为我们迈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注入强大信心,为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提供更多借鉴,也必将为人类发展定义一个新的未来。

资料图表:IMF上调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新华社发 大巢 制图

这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的风云际会,是社会主义中国创造的伟大奇迹

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学者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时,一定没有料到这样的场景——

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迎风飘扬,中国共产党正以自信昂扬的姿态迎接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脸上写满自豪的人们来到北京展览馆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这五年来,咱们国家发展太快了!”75岁的郑女士和老伴为了好好观展,“看看我们走过的这五年”,特意带上小马扎,看累了歇一歇再接着看。他们说,能赶上这样一个好时代,心里很骄傲。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坚定有力。

道路决定命运。当今世界,照搬他国制度模式导致水土不服、社会动荡不安、发展停滞不前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此起彼伏的“唱衰”声中,走出一条别人不曾走成的道路,实现别国从未实现过的跨越式发展,正是中国奇迹的要义所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

历史没有终结,历史不会被终结,终结的是当初所谓的预言。

面对中国的发展进步,福山坦陈,中国政治体制优点明显,人类思想宝库需为中国留下一席之地。

本世纪初,美籍律师章家敦因出版《中国即将崩溃》一书而名声大噪时,一定不会料到今天的情况——

中国经济连续几十年保持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全球工业化以来的长期增长奇迹。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增长普遍乏力背景下,中国从2013年至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仍然年均增长7.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以上,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一跃成为经济超级大国确实是历史上最不寻常的故事之一。”美国前财长保尔森感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有7亿多人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达70%以上。2016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比2012年减少5564万人,平均每年减贫近1400万人。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论说,在这方面,“中国是个英雄”。

当一些发达国家因失业率攀升引发民众不满、社会不安时,中国过去五年年均新增城镇就业1300万人以上,累计新增就业超过6500万人,超过了一个欧洲大国的人口总量。

高速铁路里程世界第一,货物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一,出境旅游人数和出境旅游支出世界第一……一个个不停刷新的“世界第一”让世界不断地刷新对中国的认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解决中国经济“怎么看”问题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解决了发展经济要“干什么”的问题;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解决了做好经济工作要“怎么干”的问题。

“经济硬着陆”“金融风险大爆发”“改革陷入停滞”……这些为中国“量身订制”的预言,一一落空,从未应验。

10月4日,世界银行发布报告,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报告同时指出,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使得一些发达经济体增长前景不明。

俄罗斯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娜塔莉亚·格里波娃评价说:“中国能让人信任的原因之一是清晰而稳定的经济政策。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质量提高,会使中国更好地担当全球增长引擎的重任。”

时光倒退到80年前,英国学者李约瑟发出“李约瑟之问”: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作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

这位当年的中国通一定想象不到今天这样一幅画面——

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几个月前,一批外籍在华留学生选出了他们眼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期待有朝一日能将这些“带回”自己的国家。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说,最近美国科技公司开始“山寨”中国同行。

过去的历史无法重演,未来的奇迹可以创造。今天,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勇气和创新能力,对这位著名学者的世纪之问给出清晰的回答。

“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发射、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建成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全球组网,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国产大型客机C919试飞成功,首艘国产航母下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试成功……党的十八大后,一件件“中国重器”让世界刮目相看。

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不仅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更擘画出目标明确、步骤清晰的路线图。

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米特认为,“今天的中国领导人正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在一起,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华彩中国梦,漫漫复兴途。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正以越来越多的发展奇迹,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史诗。

资料漫画:“新四大发明”带你游世界 新华社发 王威 作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宏大而独特的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创新

“无论对中共、中国,还是世界,即将召开的中共十九大都关系重大。”美国《纽约时报》近日发表文章说。

早在今年初,英国《金融时报》将中共十九大列入2017年“可能改变全球局势的大事”,认为在国际舞台上,今天的中国是数个世纪以来最为强大的。

在接连上演奇迹的中国,世界最大政党的一举一动都会吸引全球目光的追随。一位外国政治家直言:“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是中国奇迹。”

上海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参观者络绎不绝,繁华的商业区“新天地”近在咫尺。

就是在这座小楼里,中国共产党于山河破碎的乱世挺立而出,由50多人壮大到近9000万名党员,书写了世界政党史上亘古未有的奇迹。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奇迹最鲜明的标志,是创造中国奇迹最核心的密码。

云南怒江,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今年4月,乌拉圭执政党广泛阵线主席哈维尔·米兰达从广州出发,两次换乘飞机,又驱车4个多小时,翻山越岭来到这里。

亲眼见到易地搬迁、开发特色产业、加强职业教育等中国式精准扶贫实践和当地百姓生活的改变,米兰达找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的一大法宝:“他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竭尽全力,无私奉献。”

这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情怀:人民立场是不变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利益就是全部利益。

“人民是共产党人的真正信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优越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而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本的利益,资本是真正的主宰,资本逻辑是永恒的政治逻辑。”中央党校教授陈曙光说。

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为人民发展、由人民享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价值,中国共产党因此站在最大多数人的一边。

“中共不仅是一个执政党,更是一个使命党。”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说。

翻开中国共产党的党章,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赫然在目。世界上再没有哪个政党,会将如此明确的长期目标放入纲领中,并且有能力带领人民实现这些目标。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恩格尔感叹:“当中国为了下一代而制订规划的时候,我们的一切计划都是为了下一次选举。”

红杉资本公司合伙人迈克尔·莫里茨说:“在中国待上一周,足以说服任何人,对新发现的追求、对教育的渴望,以及对稳定、意志力和事业心之好处的承认,在中国盛行。”

今天,时代变化和世界发展的广度深度,远远超出了前人的想象。

中国共产党有一种品格,既坚定地遵循科学理论指导,又在实践中紧密结合新的实际进行理论创新。

6月15日,尼泊尔主流媒体与友好团体负责人,走进令他们感到神秘的浙江省委党校进行采访。一路之隔,是他们同样好奇的中国著名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总部。

团长马哈什·达哈尔想知道,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把市场作用发挥到极致,创造出震惊世界的新经济奇迹。

奇迹背后,自然有创新而深刻的理论加以支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在文件中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过去的“基础性作用”改定为“决定性作用”。

清华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把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人类发展的每一次飞跃,都建立在新的理论认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波澜壮阔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套更加成熟完善的治国理政方略。

理论与实践有机互动、相互贯通、相得益彰,正是中国共产党在大国治理中勇立潮头的牢固基石。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久加诺夫形象地比喻道:“中国领导人不仅没有拆掉自己航船的操控系统,而且为它安装了现代化设备,中国之舰发展成了远洋巨轮,驶向辽阔的大海。”

中国共产党有一种勇气,敢于直面问题、纠正错误,善于自我净化、自我革新,在知危图安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称,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反腐败运动的持续展开,“在广度、深度和高度等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

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告诫全党:“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以“赶考”心态执政,“考官”是人民群众,“考题”虽然千变万化,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头脑清醒,始终自强不息。

村民从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花石村一栋新盖的民居前走过(2016年5月7日摄)。地处大别山腹地的革命老区安徽省金寨县,2011年被确定为国家脱贫攻坚重点县。脱贫致富的金寨农民盖起新房,替代了土房和简易瓦房,改善了居住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有7亿多人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达70%以上。2016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比2012年减少5564万人,平均每年减贫近1400万人。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从未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奋进的中国更以一系列历史性变革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为什么是中国?中国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泱泱大国走出了一条怎样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中国奇迹背后的必然逻辑,为我们迈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注入强大信心,为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提供更多借鉴,也必将为人类发展定义一个新的未来。新华社记者 王雷 摄

这是中国奇迹点亮世界的高光时刻,是拓展人类发展前景的康庄大道

“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1956年,毛泽东同志这样感慨。

“中国发展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将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一带一路’注入强大动力,为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一甲子后,习近平总书记胸有成竹地向世界发出“邀请函”。

时间与空间的审视中,历史与现实的观照中,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不朽奇迹清晰地展现出来,一个政党无与伦比的伟大丰碑巍峨矗立。

放眼全球,“金融海啸”席卷,西方经济学遭遇质疑,世界经济踯躅不前,但中国却能“风景这边独好”,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韧性,不断为全球经济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西方媒体评论,“中国经济又让喋喋不休的否定论者失算了”“‘世界经济引擎’的后劲依然充足。”美国《福布斯》杂志直言:随着中国增长放缓,一些人宣称中国奇迹终结了。他们错了,“中国奇迹”只是进入了新的阶段,难以想象的“奇迹”仍将在未来成为现实。

——中国奇迹,为人类社会探索出走向现代化的崭新路径!

一个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无先例可循。回溯过去300多年,全球仅少数国家共计不到10亿人实现了现代化。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世界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中国开创了一个落后大国实现现代化的崭新模式,一举突破西方对于现代化道路解释权的垄断。

在英国学者马丁·沃尔夫看来,一些人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错误预言中国经济,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用西方的思考方式解答“中国谜题”,“对中国经济的误解,既有偏见,更有知识谱系的不足”。

2017年9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公布的秋季学期课程表中,有一门《中国金融与货币政策体系》的正式学分课程,授课人是中国金融学家孙国峰。

正如一些海外历史学者倡导的,跳出“西方中心论”,而“以中国为方法”,或许是更值得借鉴的观察中国、把握世界未来的方法。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现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的翻版。”武汉大学教授孙来斌说。

2017年5月,蔚蓝的东非海岸,由中国融资建设的吉布提多哈雷多功能港正式开港。吉布提总统盖莱深情地说:“西方人来了100多年,我们的国家还是这么穷,中国企业才来了3年,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中国元素”的注入,使这个不到百万人口的东非国家,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成为非洲之角正在崛起的熠熠明珠。

从英国BBC拍摄的《中华故事》,到韩国KBS的《超级中国》、日本NHK的《中国力量》,越来越多的外国媒体摘下“有色眼镜”,开始客观审视中国、传播中国对全球文明进程作出的新贡献。

“中国的崛起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大的事件。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家实现复兴,其影响是深远的,使全球重心从西方转移到了东方。”英国《金融时报》如此评价。

伦敦经济学院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马丁·雅克说,在一个中国作为“文明国家”并占据主导地位的“后西方世界”里,中国成为催化剂,可能出现更具多样性的国家发展形式。

——中国奇迹,为人类社会贡献出推动全球治理的有效理念!

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而广泛;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澎湃而深远。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一方面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一方面积极履行大国责任,推动国际治理体系向更公正合理的方向变革。

“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词汇,被接连写进联合国决议文件,成为引导全球发展的关键词。

今年9月,全球最大的艺术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宣布将中国的社交软件微信及“气泡狗”表情系列纳入馆藏,并作为“五千年人类创造史”的新代表,在76号展厅正式展出。

150多年前这家博物馆成立时,中国正因鸦片战争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里收藏的近2万件中国文物印证着那段屈辱历史。

今天,世界换了一种方式持续“收藏”中国,不再是古老的瓷器和青铜器,而是引领全球的先进技术和理念。

这个古老而现代的国家,正走在不断创造奇迹的路上。更伟大的进程刚刚开启,更伟大的胜利就在前方。(记者 秦杰、陈二厚、赵超、刘华、姜琳、荣启涵、张辛欣)

———— 全文 ————

———— 收起 ————

高清图集

  • 图表:“中国奇迹”背后的必然逻辑 新华社记者 冯琦 卢哲 编制

  • 资料图表:IMF上调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新华社发 大巢 制图

  • 资料漫画:“新四大发明”带你游世界 新华社发 王威 作

  • 村民从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花石村一栋新盖的民居前走过(2016年5月7日摄)。

  • 9月21日,一列“复兴号”列车驶出北京南站。

  • 停靠在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码头的海轮(2016年11月29日摄)。

  • 1月18日,在澳大利亚悉尼,中国游客在游览悉尼海港大桥。

  • 这是2017年4月30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彭迪克火车站拍摄的开往安卡拉的高铁列车。

  • 在英国曼彻斯特,几名警察在摩拜单车投放仪式上合影(6月29日摄)。

  • 2016年12月10日,在西藏阿里观测站,“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过境,科研人员在做实验(合成照片)。

  • 中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5月5日摄)。

  • 7月7日,海军辽宁舰锚泊在香港维多利亚湾,参加香港回归祖国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20周年庆祝活动。

  •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鲁掌镇三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郑德新(右)与父亲和妻子在刚建好的新房前(上图)和之前居住的旧房里(下图)留影(拼版照片,5月27日摄)。

  • 这是2015年1月28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拍摄的中国政府无偿援建的非盟总部所在地非盟会议中心。

  • 这是2017年3月28日拍摄的正在建设中的越南首都河内吉灵-河东线城铁。

  • 这是阿里巴巴集团总部一角(2016年3月21日摄)。

  • 8月14日,一名顾客在香港7-Eleven便利店体验使用微信支付并获得优惠。

  • 10月12日,观众在北京“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参观。

专题:喜迎十九大 砥砺奋进的五年

01002005063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