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键分享

主打稿

2017年12月24日

12月24日,“鲲龙”AG600在珠海首飞。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新华社广州12月24日电 题:国产大飞机“三兄弟”蓝天聚首 “中国翼”开启航空强国新时代

新华社记者叶前、王攀、胡喆、呼涛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000多年前庄子的畅想今天成为现实。12月24日上午9时39分许,蓝白涂装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从珠海金湾机场启动,滑行,一飞冲天。

十年磨砺,运20、C919、AG600,中国大飞机“三兄弟”终于蓝天聚首。东方航空大国正向航空强国全力冲刺。

12月24日,“鲲龙”AG600顺利降落,滑停到首飞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运输·民航·两栖:国产大飞机“家族谱系”羽翼渐丰

AG600是当今世界在研的最大水陆两栖飞机,飞机选装4台国产涡桨六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53.5吨,实现超过4000公里的最大航程。

全机5万多个结构及系统零部件中,98%由国内供应商提供,全机机载成品95%以上为国产产品,这是一架真正的“中国制造”。

“AG600是为了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需求首次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民用飞机,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AG600总设计师黄领才说,它的研制集中了中国航空工业之智,是集体协作、齐心并进的成果。

12月24日,“鲲龙”AG600在珠海金湾机场上空进行通场飞行。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颠覆一般人对飞机印象,AG600既能在地面起降,又能在水面起降,能乘风直上蓝天,也能破浪搏击大海。

上半身是飞机,下半身是船——外形特色明显的“鲲龙”,是名副其实的多面手。

它可以在复杂气象条件下作业,一次性救助50名海上遇险者;它可以通过在水面上20秒的滑行一次汲水12吨,单次投水救火面积4000余平方米,实现在水源与火场之间往返投水灭火。

中航工业通飞公司副总经理张枢玮说,AG600的成功首飞,提升了中国国产飞机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有效促进应急救援航空装备体系建设,对助推“一带一路”倡议、国民经济发展、海洋强国建设均具有重大意义。

2007年,国务院原则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此后两年里,三个不同用途的大飞机项目相继立项。

运-20大型运输机在飞行(2016年11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2013年1月,最早立项的大型运输机运-20首次试飞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能够研制大型运输机的国家。

中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成功(5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2017年5月5日,大型客机C919从上海浦东机场的跑道上滑跑而起,成功首飞。

航空业界人士表示,中国大飞机工业的腾飞根植于国力的提升,得益于一个大国顺势而为的智慧和举全国之力自主发展的能力。历经多年自主攻关,中国的大飞机家族已经具备了相对完整的“家族谱系”,中国正式进入全球“大飞机俱乐部”。

“三兄弟”将迎“新伙伴” 新突破可期

作为中国大飞机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本身也有望形成一个“小家族”。

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公司董事长刘祥仁说,AG600还可根据任务需要,通过改装,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探测、海上运输等其他用途。

“走到今天,我们奉献了一款市场急需的产品,形成了健全的制造平台,更重要的是带动一整批供应商按照适航路径进行研发、生产,后期就可以在这个平台和体系之上进行新的型号生产。”他说。

不断推出新品、不断冲刺尖端——展望未来,人们不仅能看到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的“三兄弟”,还会看到它们更多的“新伙伴”。

在通用飞机领域,刘祥仁介绍,目前正在研发、生产的还有新型通用小飞机,包括私人飞机、公务机等,未来会有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实现“想飞就飞”梦想的国产飞机翱翔蓝天。

ARJ21-700新支线喷气客机停在山东东营胜利机场停机坪上(10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支线飞机也有新作为。按照国际标准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正式交付运营,新舟60系列飞机运送乘客突破1000万人次,新一代涡桨支线飞机新舟700已收获185架订单,有望打破当前国际涡桨支线市场ATR和庞巴迪“双雄并立”的格局,挑战涡桨支线飞机世界第一的地位。

西安飞机公司制造的首架“新舟60”飞机在北京进行汇报飞行表演(2000年3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在最受关注的大客机领域,中俄国际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RAIC)2017年9月29日宣布,中俄联合远程宽体客机正式命名为CR929。中俄远程宽体客机采用双通道客舱布局,CR929-600的航程为12000公里,280座级;通过采用先进气动设计、大量应用复合材料、装配新一代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等提高飞机综合性能指标。

12月24日,“鲲龙”AG600完成首飞后,机组人员等与飞机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新航程:接续发力“加油干” 蓝天呼唤“中国心”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航空人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勇于创新,推动中国航空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由航空大国到航空强国的转变仍需攻坚克难。

“中国制造”还是“中国组装”,“心脏病”“神经病”“皮肤病”……这是中国航空人无法回避的问题。

航空发动机、航电系统、高端材料等诸多航空核心技术亟待全力突破。特别是中国大飞机需要更强劲的“中国心脏”,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认为,与航空强国相比,航空发动机是我们的“软肋”。

一直以来,中国航空发动机依赖进口,自主研制的型号较少。航空发动机需要在高温、高压、高转速、高载荷等严苛条件下工作,涉及气动热力学、燃烧学等众多基础学科以及工程领域,技术难度大、研制周期长。

与此同时,航空发动机对国民经济的辐射作用明显。根据测算,按产品单位重量创造的价值计算,船舶基准数为1、汽车为9、喷气飞机为800,而航空发动机则高达1400,是飞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

2016年,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成立。这家新央企成为中国实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专项的责任主体,表明中国自主打造航空“心脏”的决心。

近日,中国航发研制的大型客机发动机“长江-1000A”高压压气机完成了第一阶段试验,向国产大飞机装配“中国心”走近了一步。

对于中国航空来说,军民融合战略带来了新机遇。中国航发公司董事长曹建国说,未来将全力打造强劲“航空中国心”。只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坚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就能最终实现我国由航空大国向航空强国的战略转变。

中国科技创新的成果,离不开“接续发力加油干、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刘祥仁说,AG600从国家正式批复立项到成功首飞,八年的艰辛研制岁月中,国内共有20个省市、150多家企事业单位、十余所高校的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参与。

此刻,人们想起“运十”2号原型机面前伫立的那块铭刻着“永不放弃”的石碑,这是中国航空人永志不忘的夙愿。

面对航空强国梦的召唤,唯“长期奋斗,长期攻关,长期吃苦,长期奉献”是最好的回应。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载梦前行的中国大飞机,向着航空强国翱翔。

———— 全文 ————

———— 收起 ————

高清图集

  • 12月24日,“鲲龙”AG600顺利降落,滑停到首飞仪式现场。

  • 12月24日,“鲲龙”AG600在珠海首飞。

  • 12月24日,“鲲龙”AG600顺利降落。

  • 12月24日,“鲲龙”AG600在珠海金湾机场上空进行通场飞行。

  • 12月24日,“鲲龙”AG600在珠海金湾机场起飞。

  • 12月24日,“鲲龙”AG600在珠海金湾机场降落。

  • 12月24日,“鲲龙”AG600完成首飞后,机组人员等与飞机合影留念。

  • 中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成功(5月5日摄)。

  • ARJ21-700新支线喷气客机停在山东东营胜利机场停机坪上(10月14日摄)。

  • 西安飞机公司制造的首架“新舟60”飞机在北京进行汇报飞行表演(2000年3月12日摄)。

  • 运-20大型运输机在飞行(2016年11月1日摄)。

01002005063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