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键分享

主打稿

2017年3月1日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

新华社记者

“为什么世界期待中国2017?”

全国两会启幕前,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引发广泛共鸣。

中国进入“两会时间”,世界进入“中国时间”。中国两会,越来越成为世界判断全球走势的重要考量。

应势而为、勇于担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迈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立足自身、放眼全球,在办好自己事情的基础上,为世界经济贡献力量,为全球治理找准方向,不断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确定”的正能量。

“火车头”——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澎湃动力

辽宁,寒冬。2016年底,华晨宝马第100万台国产发动机在沈阳中德装备园下线。生产这台发动机的新厂年初刚开业,是宝马集团在欧洲以外建立的首个发动机工厂。

同样是在辽宁,英特尔大连非易失性存储制造项目去年7月提前投产。总额55亿美元的大连工厂是英特尔迄今在华投资的最大手笔。

辽宁经济正处于低谷期,两大国际巨头选择“用行动投票”,蕴含怎样的意义呢?两家企业的负责人说,源于中国市场提供的重大现实机遇,更源于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坚定信心。

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散,世界经济依然踟蹰不前。关键当口,稳健发展、锐意改革的中国经济,作为世界增长“动力源”的地位更加突出。

2016年12月20日,当贵州湄潭的茶农文永亮寄出1.5公斤茶叶时,未曾料到,这盒湄潭毛峰竟成为当年中国第300亿件快递。中国快递业务量以每年一百亿件的增速实现“三连跳”,折射出中国经济旺盛的内需、加速转型的步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自身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就是对世界经济最大的贡献——

放眼全球,中国经济两大数据表现抢眼:2016年增速达6.7%,对全球增长贡献率达39%,二者均继续名列世界前茅。

环顾国内,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的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2016年,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为64.6%,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51.6%,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5%。

“中国很好地把握住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平衡,取得长足进步,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全国政协常委、北大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庆国认为,中国治国理政经验已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可资借鉴的范本,中国的发展也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尤是如此。

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同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

“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中国对外开放的层次进一步提升,动力更加强劲,蕴藏的机遇更加广阔。

在自贸试验区实行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进一步减少外资准入限制,推进投资便利化,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加快自贸区建设……中国开放的步伐愈发坚定,是基于对“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的深刻认知,更是基于“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的从容自信。

一组数据振奋人心:2016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900家,同比增长5%;实际使用外资1260亿美元,增长4%;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1701亿美元,增长44%。

一种视野更加宽广:“中国的大门对世界始终是打开的,不会关上。开着门,世界能够进入中国,中国也才能走向世界。”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市场”,再到“中国资本”“中国标准”……深度融入世界的中国,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

“压舱石”——为不确定的世界带来更多稳定性

2月21日,中国两会前夕,法国总理、意大利总统同日抵京,开启访华之旅。观察家认为,在全球化遭遇逆风的背景下,欧洲领导人接连访华,一项重要的使命便是与中国就推进全球化与国际合作协调对表。

就像一只不知会跑到哪儿的橄榄球,“不确定性”正成为描绘当今世界的热词。今年慕尼黑安全会议发布的年度报告《后真相、后西方、后秩序?》,将西方社会的迷茫和焦虑展露无遗。不约而同地,人们将目光投向世界的东方。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在西方某些“曾经的自由经济秩序旗手”选择后退时,中国展现出对自由贸易、全球化以及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国际媒体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全球化首席小提琴手”“世界稳定的关键因素”形容中国。

一记定音鼓,敲出了对管理好全球化的更强信心——

“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要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的演讲给世界以启迪。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主编罗特科普夫评价说:“这是一个具有分水岭意义的时刻……演讲很少能改变历史。但真正重要的讲话却能捕捉到时代思潮中一些特殊的东西,而习近平做到了这一点。”

一副强心剂,注入对坚持多边主义的更多信念——

当“失序的世界”成为越来越多分析家的口头禅时,中国明确表达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的立场,展现了对联合国及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

从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到敦促各方共同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实施;从为叙利亚难民和流离失所者提供新的人道援助,到强调尊重联合国对地缘冲突发挥斡旋主渠道作用……在彷徨与迷茫侵扰世界之时,中国送上开放与稳定、合作与共赢的“定心丸”。

“多边主义的中流砥柱”,联合国秘书长古铁雷斯如是评价中国对多边主义的支持,称赞中国为联合国维和行动、可持续发展等事业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西方整个气氛悲观的背景下,中国保持定力与韧性,支持全球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发出令人鼓舞的信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崔立如说,面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中国不仅积极应对,更推动同各方协调合作,同舟共济。

“助推器”——促进全球治理变革迈向“正确轨道”

北京金融街,车水马龙。刚过完一岁生日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位于写字楼背街一侧,安静、井然。

开业一年来,亚投行共为巴基斯坦等7国提供17.3亿美元贷款,撬动公共和私营部门资金125亿美元,为亚洲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注入宝贵的金融血液,更成为中国引领全球治理进程又一有力注脚。

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顺利运行,中国成为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正式成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份额升至第三位,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不断深化的全球金融合作中,“中国角色”更加举足轻重,国际金融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身处人类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积极作为,对关乎全球未来的重大课题作出更多、更有效的长远擘画。

这是引领全球经济治理的顶层设计——

“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系统阐述全球经济治理观,赢得世界广泛认同。

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开放透明的全球贸易和投资治理格局、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包容联动的全球发展治理格局,中国倡导共同构建四个格局,牢牢抓住问题的“牛鼻子”,明确了全球经济治理的重点领域和可行路径。

这是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行动方案——

从无到有,由点及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仅三年多,得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中国已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40多份相关合作协议,中国企业已在沿线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

“世界历史的经验表明,靠武力维系市场、资源和贸易通道是不能长久的。”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佩里说,中国从自身现实与传统哲学出发,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地区经济协同发展,体现了分享繁荣的理念。

这是走向更加美好未来的愿景——

今年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一致通过一项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

在此仅3周前,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方向。

“当前世界各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共同拥有的唯一家园,整个人类拥有共同的命运。”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主席查沃斯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人着眼于人类长远利益的远见卓识,世界各国和联合国都会从这一理念中受益。

3月的北京,春风送暖。

集民智、聚众力。2017年的全国两会将为奋进中的中国注入新的动力,谱写出同世界互利共赢、携手同行的壮美乐章。(记者刘华、郝薇薇、谭晶晶、潘洁、季明、徐扬、桂涛)

———— 全文 ————

———— 收起 ————

01002005063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