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达八千年的中华玉文化中,玉的用途除了礼器和装饰品之外,还有一大项,就是玉制兵器。

祭祀和战争,是史前部落、以及后来的国家的两大最为重要的事情,即所谓“国之大事,于祀与戎”。玉制的兵器,则更强烈地充满了对权力的象征意义,表示着持有者拥有的征战、杀伐的王权资格。

玉制兵器主要出现在商代和周代,春秋战国已渐渐减少,这主要是由于冶金术的日益成熟和发达。

在中华大地,至少有十八个新石器文化区出现过玉质的武器或是工具。玉质兵器包括斧、钺、锄、矛、戈等多种多类。玉制的兵器和工具,起初应具有实用价值,后来逐渐发展为礼器作用的兵器。据研究。

较晚期发现的玉制兵器,刃线都不适合杀伐或是砍割,上面的花纹装饰也相对华丽许多,所以更可以肯定它们的象徵意义大于实用意义。

玉质兵器依其刃线可分为三类,端刃器、边刃器和双刃器,而戈即为双刃器,更是极其重要的玉兵器,它由“援“”(刃部)和“内”(类似柄,有孔能穿系)两部分组成。

戈本是商周青铜器中常见的一种兵器,然以玉为之,则大大超出了它实际使用的范畴。这可能是因为戈在古代兵器中具有较强的杀伤能力,所以是用美玉琢成戈形、作为兵器的象征物,或用于显示威武的兵制礼器和仪仗器。

玉戈的形制较铜戈简单。多呈扁平体,由援(戈的前半宽刃部分)和内(戈后面较细的部分)两部分组成。在援的部分,上下皆有刃,所以这种兵器也叫“全刃器”。一般援平直或呈三角形,顶端尖锐。内作长方形并琢一圆孔。戈面出脊,或光素,或饰兽面纹,或刻铭文等。可能根据占有者地位、身份的不同,形式图纹也略有变化。

有了上面这些认识,我们再来看北京古玉文化馆所藏的这件玉龙纹柄戈,就非常有意思。

这柄玉戈,制作及其精良。刃面锋利,刃端尖锐,近乎实用。刃面略呈弧线的一一对应线条为阳起的刀功,见楞见线,流畅刚硬。戈柄部分主体图案为一魑龙,它与辅助图案都是延续继承了典型的西周一面坡刀功制玉工艺。

魑龙凌驾于上,体现了王权与神权的合二为一,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该器出土前坑口环境良好,后来又得到了很好流传和保护,这是很难得的。因而,它尽管包浆浑厚,沧桑之感仍油然而生。尤其是全器几无沁害。是一件的不可多得的古玉艺术精品。

战事和王权、神权融于一器,和田黄玉的优秀玉质集刚硬、柔润、内蕴、莹泽于一体,它,实在是令人爱不释手。

01002005064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

玉龙纹柄戈 --北京古玉文化馆

北京古玉文化馆 新华媒体创意工场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