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器物形制为出廓璧。由璧和超出玉璧轮廓的两部分构成。超出部分在上端,璧在下端。上端部分全部以精湛的透雕工艺完成,最上部透雕以一条巨龙,其下居中偏右为一只凤,最下端相对立于璧的上廓的为一对魑龙戏珠。璧的主要工艺也是透雕。由相对独立的大小两个璧构成。璧与璧之间,仅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以短直线相连。而外璧内区间又浮雕以上下左右两两对称的六条瑞兽,有龙,有魑龙,有凤,丰富多样,灵动优美。总之,璧之整体各部分都体现着高度的对称和谐。
造型解读:玉璧的历史极为悠久,最早产生于距今约5、6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都有大量玉璧出土,一直绵延到清代,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形制和纹饰的玉璧出现。
新石器时代至商代的玉璧大多素面无纹,打磨较光亮。西周大壁无纹,小壁则开始有雕琢精美的纹饰,龙、凤、鸟纹等纹饰题材开始出现。
春秋战国制玉工具使用铁器,工艺提高。玉器的用途日益广泛,品种增多。国与国之间交往频繁,以玉璧为馈送的主要礼物,因而克求精进,精工细琢,图案新颖,线条流畅,艺术化突出。浮雕、透雕各种工艺相综合,刀工粗细阴阳两线结合运用,粗线少而细线多,细线随着粗线运转,出奇制胜,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纠缠相连,佈满全身,匀称工整,变化无穷。刀工锋利挺拔,刀痕较深,转角尖锐。有的粗犷有力,有的细如毫髮,在打磨抛光的细致工序上可谓无微不至,光泽度十分强烈。起地平服光洁,规格严谨得体。十分美观。在材质上,多采用新疆的青、白、碧玉。
在用途上,玉璧的应用范围也极为广泛,既是权力等级的标志,也或用于佩戴,或作为随葬品,或又是社会交往中的馈赠品或信物。这一时期玉壁表面分成一、二或三区同心圆纹带,中区保留传统谷纹,这是战国璧的突出特征。
该器图案纹饰出廓部分及璧外环,以龙和凤为主,璧内环则以谷纹为主。龙凤为王权象征,其文化内涵广为人知,自不待言。内环小玉璧刻满谷纹,俗称蝌蚪纹。该纹饰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玉器中,战国则发展为逗号,如同蝌蚪,因此俗称蝌蚪纹。谷纹是谷物发芽叶的象征,是汉族农耕文明发展的产物,它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有关,象征着万物苏醒,生机勃勃的景象和人们对农业丰收的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