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串联到并联:新登记企业61%的增长寓示就业新路阔
这是一组喜人的数字:3月1日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以来,新登记注册企业192.7万户,同比增长61%。3-8月,各月新登记企业数量均超过30万户;1-8月,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实有2.37亿人,比去年底新增1848.05万人。截至8月底,全国新登记一元企业累计516家,10亿元以上企业550家。
这些喜人的数字是如何创造的?记者了解到,这是简政放权过程中工商部门放宽市场准入多管齐下取得的奇效: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取消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公司登记无需提交验资报告;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同时,为了解决企业从申请设立到开业过程中的审批部门过多、审批时间过长、重复提交材料等问题,工商部门探索审批流程从“串联”到“并联”的转变,达到“一口受理、信息共享、多证联办”的目的。
记者在河北政务服务中心看到,服务中心实行首办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等,基本实现全程网上办理,使受理、审核时间从5至15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服务大厅设指示牌、标识牌,配备桌、椅、笔等便民服务用品,让人耳目一新。
石家庄市大印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雪娇尝到了“新政”的甜头。石家庄是工商登记改革的试点区,大印农产品有限公司去年10月底在石家庄注册。“倘若像以前需要缴纳注册验资报告,后期资金可能会出现短缺。实行了认缴制度后,股东以认缴的出资为限承担责任,我们可以根据公司的业务开展需要,在承诺的出资期限内陆续使资金到位就行。公司注册只去了两次,第一次明白了所需的手续,第二次去的时候就拿到了营业执照,而且没有收钱,我们一边装修,一边完善手续,很快就开业了。”陈雪娇说。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对工商部门而言不是监管职责的弱化,而是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工商总局局长张茅表示,今后工商部门将逐步实现从“严进宽管”到“宽进严管”的转变,在营造宽松准入环境的同时,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自律等手段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能。
“证书乱象”被遏制,不具法律效力的“职业资格许可”将一文不值
戴着市场帽子、拿着政府鞭子、坐着行业轿子、收着企业票子、给退休官员留着位子……这是人们对多数行业协会、商会改革不到位,行政化、垄断化色彩严重的形象比喻。
但这种情形未来将大为改观。8月,国务院取消了房地产经纪人、注册税务师等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到明年将基本完成取消职业资格许可事项的工作。
1994年,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科学评价人才的一项制度被写入劳动法。此后,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应运而生,并催生了各种培训热、考证热,一些人、一些单位趁机敛财。
对外经贸大学学生张浩在2012年毕业前,通过了司法考试、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目前正在考注册会计师。“考证是为了拓宽就业面,提高工作收入。”张浩说。
然而,像张浩一样,热衷考证的大学生真正投入工作之时,才发现很多证书在实际工作中从未用到。“我千辛万苦考的证券从业、会计从业资格证从未用过。”张浩说。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铁铮说,取消部分职业资格许可,一方面将遏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乱象,给社会上的“考证热”降温,另一方面给不少行业创业就业放宽了门路。但他同时认为,职业资格考试决不能简单地“一消了之”。对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准入类职业资格应一律取消,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如需取消还应按程序提请修改法律法规后才能予以取消。
过去盖章盖得“虚脱”,现在“公章瘦身”刻下历史印记
公章在公众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办一件事情盖几十个公章跑断腿的事情屡见不鲜,让办事者疲惫不堪。一句话,办证办到最后成了“公章旅行”。
不久前媒体上广泛报道的辽宁省锦州市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工程,就是一个典型。该项目是辽宁省养老示范工程,也是锦州市2014年重点民生项目。作为建设单位,锦州市民政局早在2013年10月就开始为这一项目跑手续,目前已涉及39个单位,共加盖了133个公章,历经8个月仍没有完成。
北京凝动视界广告传媒有限公司CEO解凝看到145个公章的新闻时,深有感触。曾经为了注册公司,他可谓费尽周折。而今,面临再次创业,他真真正正体会到简政放权的好。
2010年从外地大学毕业回到北京的解凝,2013年开始创业,“从确定行业、起公司名,到确定营业范围、注资等各环节,流程特别复杂、繁琐,准备了太多材料,每天为各种流程来回折腾重复劳作,盖章都盖‘虚脱’了,一句话看得人头都大,最后无奈找了中介。经过一段时间的煎熬,终将企业注册下来。”解凝说,“没想到后面的再创业,新注册公司便捷、顺利得让他不敢相信。”
今年下半年,解凝准备再辟新天地,他和朋友一起创业做实业。“公司注册时,按照过去的实缴登记制,我们得先开账户,接受验资等,在验资环节要与工商部门、验资机构、银行三个主体打交道,不仅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还要花一笔不少的费用。现在很多程序简化了,工商部门不再审查资金到位情况,设立时也不需再提交验资报告,不少地方一步到位。很多公章封印了,不用盖了。”
此举一出百姓拍手称快。“封印”不仅断绝了权力寻租者的空间,也让政府公权力回归本位,让市场迸发活力。“新政策鼓励有梦想的人,我相信我们的企业会越来越好。”解凝说。
车检新政:喜大普奔,私家车6年免检迎来叫好声一片
以往提起车检,几乎没有几个人满意。原因主要表现在,小轿车设定的检验周期偏短、检验频次偏高;安检机构少,检验车辆排队积压严重;一些安检机构存在乱收费、乱作为、给钱包过等乱象。
一些数据显示,北上广等大城市平均5万多辆汽车拥有一条检测线;小型私家车6年内每2年检验2次;从安全检验到环保检验至少需要60分钟。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检验机构监管处处长刘杰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不适应”,即当前检验机构建设与机动车激增的发展态势不适应;检验监管机制与法治社会的发展要求不适应;检验管理现状与关注民生的执政理念不适应。
《道路交通安全法》10年来,我国快步进入了汽车社会,汽车数量从2004年的2421万辆增长到2013年的1.37亿辆,翻了约5.7倍;安检机构平均每年检验汽车7000多万辆次,检出严重安全隐患车辆300多万辆。
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使得公众和媒体对于车检制度产生诸多质疑和批评,甚至有一些人呼吁“取消车检”。改革,成了为车检制度正名的唯一出路。
为了解决目前车检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去年以来,国家质检总局、公安部出台《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意见》,改革现有安检机构资格许可审批模式,车检机构将不设数量限制,简化审批手续,只要符合法定条件,就能在规定时间内予以批准。6年内私家车免上线检测,并扩大新车上牌免检范围。
目前在一家中央媒体工作的徐东明回忆起以前车检的状况:由于检车机构较少,验车就是一个队排着一个队,没有一个小时根本连门都进不去。安全检验、环保检验、领表、填表……若干手续,一个人办理最快也要大半天时间,检车检一天基本算是正常的。
2014年9月1日起,6年内私家车免检的消息一出,徐东明松了一口气,年底准备去车检的他,盼望着不用排长队,检车手续不要太繁琐,半小时就能搞定。
不仅如此,《意见》出台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无论是新闻媒体还是群众,纷纷为这项便民利民的改革“点赞”。人民网网友称赞车检改革是触动利益的“刮骨疗毒”,为其他触动利益的改革树立了标杆。《环球时报》评论认为,车检新政是一次“顺意民意并远离利益场的改革”,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祛除了一个长远的“隐痛”。《京华时报》评论称,广大车主们之所以对车检新政“喜大普奔”,原因就是此次改革修正了过去存在的缺陷,折射出主动改革的一面。《春城晚报》评论指出,安检机构市场化并不意味着政府放弃维护道路公共安全的责任,相反是政府进一步强化了监管职能,实现了从运动员到裁判员的角色转变。
减少财政专项转移支付:“没有项目盼项目 有了项目怕项目”尴尬不再
西南边陲的某县,一个扶贫项目至今处于尴尬境地。当初为了跑这个项目,主管项目的副县长跑北京、跑省城,可谓殚精竭虑,经过近半年的激烈角逐,在花费了不菲的人财物力后,终于将该项目拿到手。可是短暂的喜悦后,难题出现了,这个投资1亿元的项目属于专项转移支付项目,除了国家投资5000万外,需要市县配套5000万,对于这个财政捉襟见肘的县而言,根本配套不起。一年多过去了,曾经的喜悦变成了烫手山芋。
事实上,这个县遇到的尴尬在我国很多地方发生过,尤其是西部地区。不可否认,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中央专项转移支付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相关领域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也暴露出不仅容易造成“跑部钱进”,项目繁多、交叉重复,“撒胡椒面”,更重要的是配套跟不上,导致很多地方没有项目盼项目,有了项目怕项目。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财政部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规范中央专项转移支付的汇报》,明确了清理规范中央专项转移支付的思路和方案,压减一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下放一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的审批权。并安排2014年预算时,将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由2013年的220个压减到150个左右,占转移支付总额的比重从2013年的43.3%下降至41.8%。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刘尚希说,这种改革将有利于减少对地方事务的介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利于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加强资金管理,规范分配使用,严格财经纪律。“应尽量压缩专项,给地方财政自主权,只有地方财力增加了,地方政府才能合理安排资金和项目支出。”刘尚希说。
三个模范地 三大试验田:用行动践行简政放权承诺
天津滨海新区:流水线上办审批。天津市滨海新区成立行政审批局,包括滨海新区发改委、经信委、建交局等在内的18个部门216项审批职责,全部划转到行政审批局,由其直接实施审批事项。行政审批局打破了以往按部门设置审批窗口的方式,转变为按照企业办理事项,“车间式流水线”审批方式。同时,启用行政审批专用章,对关联审批实行一章多效。从正式受理企业申请开始,可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和刻制公章等事项,比原来的3天办结“四证一章”减少了2天时间。
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迎客来。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以开放倒逼改革,按照国际规范,推行负面清单模式。2013年9月3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出炉。简言之,“正面清单”是规定企业“只能做什么”,而“负面清单”是限定企业“不能做什么”,并以“清单”方式进行列示。这种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松绑、放权”,暂停实施外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设立及变更审批等有关法律规定,逐步建立“以准入后监督为主,准入前负面清单方式许可管理为辅”的投资准入管理体制。据不完全统计,随着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实施,自贸区吸引了大批外资企业。新设企业中,外资企业比例从去年11月的2.6%,到今年6月已上升至12%。
北京中关村:动植物检疫五大举措激活力。生物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质检总局以中关村为试点,采取五大举措,探索简政放权的新模式:一是分级授权审批,对已形成传统贸易的二级风险相关动物源性生物材料SPF鼠,以及模式生物授权北京检验检疫局终审;二是延长检疫许可证有效期并试行分批核销;三是缩短审批时间,由现行的20个工作日缩短为7个工作日;四是调整相关动物细胞系风险级别;五是调整SPF鼠境内隔离检疫工作,允许边隔离边开展科学实验。这些措施将极大地提高我国生物技术成果在国际上的参与度和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