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稿
2015年11月3日
新华网北京11月3日电 全面小康,是人民的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的成果,理应由人民共享。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这一理念的提出和践行,将使“十三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普惠人民群众,而人民群众能动性的调动也将为未来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朝着共同富裕方向前进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蓬勃发展,我们离全面小康从未如此之近。
越是临近达成目标,越是要解决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发展为了什么?依靠什么?成果怎么分配?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发展才有了“灵魂”,才能找到“归宿”。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了六个‘必须坚持’,摆在首位的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分析指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树立共享发展理念,使得发展的价值指向更加明确。发展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而是为了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通过共享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提出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到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再到强调人民主体地位、树立共享发展理念,既是一脉相承,也是逐步深化。
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全面小康,不仅仅体现在统计指标和平均数上,更应当体现在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中。
“现在已经有了新农合,有了养老金,感谢国家。希望全面小康的时候,能住上砖瓦房,喝上自来水。”46岁的甘肃省会宁县罐峡村村民刘秉刚,对全面小康的期待很朴实。
刘秉刚家的两位老人每月都有70元养老金,今年二老都生病住了院,花费的1万多元报销了近9000元。但全家仍住在泥土房里,用的是水窖储存的雨水、雪水,洗完菜洗脸再用来喂猪,用到不能再用才舍得倒掉。
刘秉刚的期待,实际上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广大农村居民希望进一步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心声。在高楼大厦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的同时,不应忘记,还有很多棚户区和泥土房;在去欧美日旅游“扫货”的同时,不应忘记,还有很多人在为基本生计而忙碌。
五中全会公报提出,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中央强调共享发展,这是我们边疆民族地区跟上全国发展步伐的历史性机遇,也是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市委书记王学丰说,把发展和共享高度统一起来,将持续提升城乡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真正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地惠及各族人民。
实现共享发展,将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双丰收”:既有助于公平正义的实现,也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充沛的动力。
辛鸣分析指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通过共享发展,保障基本民生,保证机会公平,将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亟待增强消费的驱动力,而共享发展将会减少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提升消费能力,让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不仅有“需”而且可以有能力去“求”,从而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
“倒计时”任务紧迫,须集中力量重点攻坚
中国人绵亘数千年的小康梦,距离“圆梦”只有五年多一点的时间了。
从统计数据上的达标,到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兑现,要求高时间紧,全面小康进入决胜攻坚期。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阵痛,下行压力较大,动力亟待增强。同时,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关系共享发展成果的社会领域,存在较多薄弱环节,面临较大挑战。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要认清形势,增强紧迫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直言。
一方面是经济发展面临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一方面是人民群众的需求日益多样化,特别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全面小康要完成的任务千头万绪。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要有紧迫感、积极应对,更要抓住关键、重点攻坚。
全面小康既然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就不能有人掉队。
7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小康最艰巨的任务,也是“共享发展”最紧迫的体现,必须重点攻坚,只争朝夕。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五中全会公报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中包括: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公报明确要求,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
“要实现共享发展,首先就是让7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样才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向全面小康社会。”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说。
扶贫攻坚近年来被放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上。而且,采用了精准扶贫、多方施策等综合办法,由此形成的强大合力正加快改变贫困人口命运。
“没想过家里的老房子也能成为‘金饽饽’,一年有7000多元的租金。”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黄龙镇大龙村贫困户罗光斌,不久前和当地旅游风景区签订合同,将老房子租给景区发展乡村旅游,夫妻俩在景区打工年收入将有4万多元。
精准方能显效。因为旅游的关联,乡村成为好地方,农民成为好职业,扶贫也找到了好方式。今年国家选取了560个贫困村正式启动旅游扶贫试点工作,规划到2020年发展乡村旅游,带动1200万人脱贫。
“十二五”前四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年均增长18.1%,每年减少贫困人口约1300万人。权威部门透露,正在编制的“十三五”规划将把扶贫开发放在重要位置,谋划了一整套制度保障。
进展鼓舞人心,未来任重道远。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深山老林、偏远地区,扶贫政策也存在边际效应递减问题。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尤其是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充分调动各级党委政府主动作为抓扶贫,才能真正落实共享发展理念,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收官”。
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双管齐下增进民生福祉
让人民共享全面小康成果,就要让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就得通过改革发展普遍增进民生福祉。
“五中全会对人民怎样共享全面小康成果,规划了非常明确具体的路线图。总的看,一方面是要真金白银地加大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另一方面是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机制,织好民生‘安全网’。”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分析。
大力发展教育是机会公平的起点。五中全会公报提出,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国家资助基本上能够保障我的学习和生活需要,我会努力学习,回报社会。”湖南省宁远县高中二年级学生小刘,今年8月份领到2000元国家资助,欣喜万分。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中职免费、扩大普及高中资助等体现了国家推进教育公平的努力。未来既要让孩子们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也要为不同天性的孩子打造富有针对性的教育,满足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是惠及民生最直接的体现。五中全会公报要求,促进就业创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缩小收入差距,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
在杭州城西余杭区,阿里巴巴来了特别的邻居:一群通过创业竞赛脱颖而出的“80后”“90后”创业者,入驻政府为他们打造的梦想小镇,享受场地免租、信贷风投等支持,追逐完成他们的梦想——成为下一个阿里巴巴。短短7个月,这里已集聚创业项目380多个,集聚管理资本超过300亿元。
“‘双创’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巨大潜力,打通年轻人上升的通道。同时收入分配改革会有新动作,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壮大中等收入阶层,使全体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大蛋糕’。”王军说。
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的完善,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保障。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
山东退休矿工张建强最近查出患有肾癌,在北京做了一次大手术,还要接受最少四次化疗,而他每月养老金只有1000元,老伴是农民,每月养老金不到100元。好在他有职工医保,手术费5.7万元报销了4.5万元,每次化疗1万元能报8000元。他有两个心愿:一是尽快享受到大病医疗保险,二是国家能继续上调城乡养老金。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到2015年底前大病保险将覆盖我国所有城乡居民,到2017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大病保险制度。而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将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增强资金后盾。
“让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发展才能找准目标,才会增添动力,我们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辛鸣说。(记者刘铮、吴晶、李延霞、何雨欣、徐博、胡浩、张遥、刘懿德)
———— 全文 ————
———— 收起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