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华网西藏频道:殷小燕
初夏的雪域高原,雨季早早来临,雪山和麦田都显得十分明艳。在雪山脚下麦田中间延伸的拉贡高速公路平和而宁静,过往的车辆呼啸而过,留下高速公路安然的光影。在拉贡机场高速公路旁,有一处不起眼的建筑,这里就是拉贡机场高速公路管理分局应急处置中心。在这里,扎西林具和十多名年轻人组成的公路应急小分队,担负着整个西藏自治区的应急抢先保通任务。
今年32岁的扎西林具来这里已经有四年了,四年间他已经参加过多次公路抢险保通任务。由于出色的表现,他已然成为整个西藏公路系统抢险保通的“明星”。在大家的印象里,最艰难的保通工作中,只要有扎西林具在就能让路畅通。然而,这“明星”的背后,是扎西林具为使命而做出的牺牲、改变和努力。
1984年,扎西林具出生在西藏波密县川藏公路137道班上,父亲是一名养护工人。从小扎西林具就生长在公路上,看着父亲开推土机长大,耳濡目染学了很多技能,但起初扎西林具的志向不在公路上。他去当过兵,退伍后就去跑运输。很快,他就自己买了两台运输车,收入可观。
就在事业风生水起时,扎西林具的人生发生了转折。
2012年,西藏自治区公路局为了解决公路职工子女就业问题,专门拿出资金吸收公路职工待业子女作为补员进入全区各公路养护段。接到聘用通知时,扎西林具才知道,母亲已经为自己报了名。此时的扎西林具,月入早已过万,进入养护段工资只有3000元左右。但是母亲强烈要求儿子进入养护段工作,甚至因为他拒绝,一度被气病。
迫于母亲的压力,扎西林具想先到养护段工作,等过一段时间母亲身体好了就想办法说服母亲。但是,这一等就是几年。其间,他也曾有过想离开的念头,但如今这个想法已经彻底放下了。
也许是骨子里流淌着公路人的血,进了公路,扎西林具的人生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他说:“相比以前,现在的工作其实还要辛苦一些,但是我牵挂着公路的安宁,一刻也放不下。”这几年,他参加过很多次公路抢险保通工作,现在这已经有了一种“职业病”,但凡遇到风霜雨雪就寝食难安。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强震。当天下午,扎西林具被派到灾区一线开展救援。
在打通聂拉木至樟木的生命通道时,有一处非常危险的塌方堵在面前。余震不断,实施救援的挖机随时都有落下悬崖的可能。面对摇摇欲坠的挖掘机,其他机械操作手望而生畏,扎西林具义无反顾地登上了挖机。
在扎西林具的操作下,身材庞大的挖掘机仿佛一只灵巧的大手任由扎西林具挥舞。十几分钟后,孤岛樟木终于与外界打通,几千名受困群众成功得到救援。
公路抢险救灾保通是常规任务,这几年,扎西林具有过比地震更让他印象深刻的救援经历。
修建墨脱公路时,雪崩造成公路断通。扎西林具作为机械手在最前面作业,距离挖通道路仅有一步之遥时,雪崩排山倒海而来。事后,当同事们焦急地跑上前看望他时,刚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扎西林具从挖机走下来的第一句话却是:“真可惜,挖机被砸坏了。”
在扎西林具的意识里,自己的生死远不如别人的生死那样,能够那么明显地引起他的警觉。
2013年3月29日墨竹工卡县因自然灾害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扎西林具参与了这次救援。扎西林具说:“当时是真害怕,就怕伤到下面被埋的人!” 这之后的一个月中,他做梦都是自己还在现场救援。
西藏自治区公路局副局长桑布说:“他和我们西藏老一辈的公路人一样,身上担着守护公路的使命,憨厚、踏实、勇敢,但是作为第二代公路人,他身上有技术,这是我们西藏公路的希望。新西藏的今天,我们需要这样全面的人才。”
在养护段上,扎西林具是名副其实的“多面手”。
在应急处置中心的院子里,扎西林具有一个“开放式”的工作间,里面都是修理用的各种工具。
以前,养护工区的设备坏了就拿去修理厂。扎西林具来到这里以后,就在养路工作之余承担起了工区修理工的职责。他发现,因为挖掘碎石等,用不了多久挖机铲壁就会被磨穿,磨穿后就只能废弃或更新。
为了节约资金和时间,扎西林具就从废铁厂回收了很多钢管,然后再一点点焊接到铲壁上。这样,就算钢管被磨坏还能再重新焊一层上去,保证挖掘机长期使用不受影响。
西藏自治区公路局工会主任春梅说:“最让人感动的就是他的这份情怀,他对这些冰冷的机械有感情!”
提到这些,扎西林具总是睁着大眼。常年在公路上生活,扎西林具和其他养护工人一样,都不太善于表达。他总是默默地做事,似乎所有这些都是分内之事,举手之劳。
由于会维修,还会操作,单位让他做好传帮带。在扎西林具的带领下,应急中心的十多名年轻人里,现在已经有几名成为了扎西林具一样的全能型人才。
为了表彰他的事迹,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劳动模范颁奖典礼上,扎西林具获得西藏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一枚小小的奖章,承载的远不止荣誉,还有他背后付出的努力与艰辛。抢险途中,他挺起胸,甘心做危险洪流中的中流砥柱;养护路上,他埋起头,为国为家为西藏守护着“两路精神”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