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雷锋服务站:48年雷锋精神的心传

文/新华网江苏频道:魏薇

“158,158,请到楼下售票大厅,这里有残疾人需要轮椅助推服务。”

“158收到,158收到,马上就来!”

清晨,南京玄武湖的湖面上泛起粼粼波光,阳光的反射使得南京火车站的玻璃幕墙格外明亮。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马晶手中的对讲机嘈嘈切切响个不停。接到指示,她快步从二楼的雷锋站走出,一路小跑来到一楼售票大厅,迅速地将目光锁定在一位腿脚不便的老人身上。

“您好,我是南京站‘158’雷锋服务站组员,老人家您要去哪里,我把您送过去吧!”

说罢,马晶利落地在售票大厅的服务站中找出一把轮椅,摊开,并搀扶着安置老人坐好,她平稳地推着轮椅,开启升降梯,将老人送到二楼候车室。

上海铁路局南京站,日均接发旅客22万人次,每天来自老弱病残孕人群的出行求助高达百余起。对马晶和另外4名同事来说,对讲机几乎就长在耳朵上,在火车站内跑前跑后,南上北下,上电梯、过天桥、送站台、到铺位……一天下来,柔弱的她们要跑上20余公里,为特殊乘客提供出行方便。

雷锋精神的四代传承

“158”,谐音便是“义务帮”。南京站4代人、131名员工,接力奉献,将这个只有30平方米的特护乘客候车室,打造成一个“爱的驿站”,并让雷锋精神随火车飞驰。

1968年9月,南京站成立,车站响应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兴起学雷锋活动热潮。

上世纪七十年代,没有升降梯,也没有行李车。全国劳动模范李慧娟在南京火车站候车室打着快板,唱着山东快书介绍乘车注意事项,用“肩扛手提”的方式帮助特殊乘客。“我们自发成立‘学雷锋小组’,上夜班的每天早来一小时,下夜班的晚走一小时,帮旅客拿行李、送站、买票。”一位盲人旅客拿着李慧娟送来的饭菜,感动地说她就是“女雷锋”。

1986年,铁道部劳模、车站母婴候车室客运员孙燕光用平板车帮年迈、残障行走不便的旅客拉行李,被旅客们亲切地称为“雷锋车”。“雷锋车”一推29年,也将雷锋精神传播了29年。有人在意见簿上写道:希望你们永远推下去,把这份真情和记忆留下来。

2000年,铁路南京站精选21名服务骨干成立一个班组,命名为“158”雷锋服务站,为旅客提供志愿服务,铁道部火车头奖章获得者施凤英成了“158”的带头人。40多年,在这里,雷锋精神变成一种职业操守,让每位需要帮助的旅客“不落单”成为南京站不变的追求。

我是师傅的“技”承者

“这活我干不了。”

2009年,刚从部队被分配到南京站“158”雷锋服务站工作的马晶内心嘀咕着。她显然低估了“服务”两字的工作量,在见习期里,对讲机不时地响起,乘客的求助纷至沓来,让马晶应接不暇。特别当火车晚点,乘客情绪激动,任凭马晶苦口婆心地解释、反复宽慰,换来的也只是粗鲁相待时,她内心委屈得直想掉眼泪。

然而,师傅施凤霞却不厌其烦。2012年3月的一天,马晶和施凤霞接到呼叫,照顾一名需要轮椅的老人。当她们把老人从轮椅上扶起时,突然发现老人的身下沾上了异物,轮椅也脏了。马晶吓了一跳,而施凤霞很快反应过来,她先把老人接到屏风后,换下老人的脏衣物,一边安慰一边询问老人是否需要药品,帮老人擦洗完身体后,施凤霞又拿着脏裤去卫生间冲洗,没有一丝嫌恶。

“师傅,你不嫌脏吗?”目睹了全程,有点吃惊的马晶忍不住问到。而施凤霞告诉她:“老人既然来到‘158’,我们便有义务照顾好他们。你要是把乘客当亲人,就不会在意这些脏和累了。”

尽管如今施凤霞早已退休,而师傅帮老人换洗的画面一直印刻在马晶的心里,师傅的言行让她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理解——一个原本灰心的“菜鸟”,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暗下决心要成为一个“像师父那样的人”。

如今的“158”雷锋服务站,“80后”“90后”姑娘们成为主力。“师傅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没事,没事,放心吧’。慢慢的,我们也能像师傅一样,真正把旅客当家人。”“158”第四代领头人黄吉莉说道。

为了更全面地做好特殊乘客的服务,姑娘们也在不停地丰富学习技能。为了尽量保持残疾人上下坡道时的平稳,她们学会了倒推轮椅;为了增加和盲人的亲近感,她们不再用盲棍引导,而是身贴身地搀扶……焦琳琳到心理咨询室学习心理疏导;马晶、吴婷专门到医院学习急救和护理常识;许慧玲到德国旅游转机时,还学习了汉莎公司的服务做法。而从旅游管理专业走出的黄吉莉将两本1200多页的《中国手语》翻成了旧书,她还参加全英语封闭培训。同事们都说:“只要黄吉莉在,遇到外宾,我们就吃了定心丸。”

把贴心服务延伸至千里之外

“我妻子要生孩子了!求求你们帮帮她!”

一年春运,刚送完重点旅客的马晶回到“158”雷锋服务站,一名男乘客向他飞奔而来求助,自己的妻子在卫生间即将临盆!当马晶跑到卫生间时,只见虚掩着门的第3个坑位有血渗出来,并伴有婴儿的啼哭声。马晶立即打开门,眼前的场景让人吃惊:坑位里全是血,一个女人倒在血泊里,身边还有一个浑身是血的婴儿。女子已经虚弱到讲不出话来,一边瑟瑟发抖,一边泪流不止,血水与泪水糊了一脸。面对浑身是血的产妇,马晶也顾不得许多,她立刻从母婴候车室拿来小棉被把刚出生的婴儿裹上,然后把产妇从卫生间抱起,扶她坐到轮椅上。做完这些,马晶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终于母子平安,马晶心中的石头才落了地。

“谢师傅单独乘G14次,11号车厢14座,请北京南站提供轮椅协助。”南京南站158雷锋服务站焦琳琳刚刚将腿脚不便的旅客谢春祥用轮椅送上车,立即返身给@北京南站张润秋发出微博求助。5分钟后,@北京南站张润秋回复:收到。谢春祥给焦琳琳打来电话:“北京南站的同志已经把我送上公交车,你们真的是服务到家!”

时代在进步,铁路在提速。从绿皮车到红皮车,再到高铁时代“和谐号”动车组,“158”雷锋服务站也在与时俱进。她们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通过QQ群、微博、微信等平台,为旅客提供更加人性化的预约服务和联程服务。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支持和推动下,南京站与全国160多家车站、480多趟列车建立起联网联动服务机制,让雷锋精神随火车飞驰,随铁轨延伸。

高铁时代,变化的是速度,不变的是爱心。手持对讲机、脚下生风,单手提着十余斤重的轮椅上下楼梯,成为姑娘们的工作日常。“158”正用它的大爱影响着、感染着、感动着南来北往的旅客。

2015年5月20日,中央宣传部在中央电视台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江苏南京站“158”雷锋服务站先进集体的先进事迹。“时代楷模”贾立群向 “158”雷锋服务站先进集体代表颁发了“时代楷模”纪念章和荣誉证书。

站在事迹报告的讲演台上,马晶说道:“在‘158’,我真正懂得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爱可贵。作为新一代‘158’人,我们会用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实际行动,把学雷锋的窗口擦得更亮、扮的更美,为铁路加油,为中国梦添彩!”如今,在南京火车站直属站下辖的南京站、南京南站、仙林站、浦口站以及宁杭高铁的宜兴、溧阳等10个站点,雷锋已经落下“常驻户口”,雷锋服务站在不断“增容”,雷锋精神接力棒在“158”人和无数志愿者、公益联盟成员手中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