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耀锋和他的工作团队:用青春点亮科技创新梦想

文/新华网湖北频道:连迅、王琪

在武汉铁路局武汉动车段马耀锋技能大师工作室,一群平均年龄为27.3岁的小伙子们,四年间先后组织和参与各类技术攻关16项,改进生产检修程序、工艺流程和项目内容23项。他们用青春和汗水点亮科技创新梦想,让高铁在祖国辽阔大地上安全欢快地奔行。

创新教学填空白

2009年,刚刚参加工作的马耀锋,还只是武汉动车段武汉动车组运用所一名普通地勤机械师。他刻苦钻研动车组检修业务,仅一年时间,便在首次参加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勇夺动车组机械师工种个人第一名。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随着马耀锋技艺日渐精湛,他越来越深刻感受到个人力量的有限:一个人技艺再高也完成不了整个动车组的检修,只有全员素质都提高了,才能更好保证动车的安全运行。通过总结自己的成长经历,他认为实训教学是职工各项素质快速提升最为有效的办法。然而以往实训教学只能一对一指导、职工轮流操作,既费时、费力,又受到场地和检修作业的限制。为了打破这一“瓶颈”,每天作业结束后,他都会带领班组成员一边学习基础业务知识,一边不断总结、梳理检修作业心得,并将其整理成通俗易懂的短句,开工前组织大家学习。班组成员中潘晓旭、腾明作等人在他的带领下快速成长,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路“首席技师”、全路“火车头奖章”等荣誉称号。扎实的实战技能、傲人的成绩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围绕在马耀锋身边,以他为首的技能创新团队也趋于成型。

2013年,马耀锋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成立。在武汉铁路局和武汉动车段的支持下,工作室的第一件重大攻关项目就是三维模拟实训室的建设工作。为了真实、准确反映现场检修的所有重要项点,马耀锋和他的团队成员自编自导自演地进行实地拍摄。拍摄内容涵盖了十七项应急故障处理方法和两套动车组检修作业流程,这其中包括上千个关键作业项点和上万个动作要点。

历时近两年时间,三维模拟仿真教学系统研发成功,三维模拟实训室也全面建成。该实训室占地148平米,分为网络模拟和实战模拟两个区域,集教学、演练、考评多功能于一体。系统通过网络数字化平台操作,能满足30余名职工学员进行实战教学,每名职工利用鼠标轻轻一点便能如身临检修现场一般进行实作演练。系统具有智能化程度高、针对性强等特点,填补了“实战”教学这一领域的空白。系统不仅不影响检修生产,还极大减少了教学人员、时间等成本投入,培训效率提高了30%以上。

现如今,马耀锋和他的团队已成为代表武汉铁路局参加湖北省、铁路总公司及以上技能竞赛队伍的“御用导师”。在马耀锋等人的悉心帮助和教导下,武汉动车段有15人在省级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佳绩,其中8人分别荣获全路“火车头奖章”、湖北省“行业技术能手”称号,十余名职工获得技师称号。

创新技艺解难题

“我们学习技能、掌握技能最终的目的就是确保动车组运行安全。”马耀锋在带领职工努力提升业务素质的同时,始终不忘安全这一重要前提。

2011年至2013年期间,武汉动车段正处于动车组高级修全面发展时期,CRH2型动车组三至五级修全面通过评估,但实现全面自主化检修仍有一定差距。

2011年,马耀锋从动车组运用所调动到动车转向架车间,担任调试班组副工长。从动车组运用修到高级修,面临的是完全不同的检修范围和模式,马耀锋遇到新考验。在生产实践中马耀锋发现,该段在全路率先获得高级修检修资质后,如何推进自主修能力建设,还面临着学习积累和消化吸收的过程。为此,他开始带领团队成员以厂家的技术标准和规章为基础,探索符合动车段检修生产实际的检修标准和流程。

马耀锋组织团队成员利用摄像手电的摄像功能,全程拍摄自己作业检修所看到的画面,口述检修作业的每一个步骤并用录音笔录制。休班后组织成员一起观看、讨论,寻找作业时存在的“死角”,完善作业检修方法。此外,他还积极将这一方法推广到全段。2012年以来,马耀锋和他的团队共收集推广岗位作业法38项,整理提出岗位作业口诀47条、合理化建议21件。这些先进科学的作业法和合理化建议在生产实践运用中起到了促进安全生产的良好作用。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了解动车检修的人往往认为单车检查仅仅只是看个车而已,简单而枯燥。可马耀锋认为单车检查是动车组日常检修中最为基础且最为关键的一项作业。“单车检查项目众多且检查环境复杂,许多安全隐患都‘隐藏’在某一个污渍或角落里。”他说。

2012年的夏季,马耀锋在一次单车检查当中,发现动车组转向架的内侧构架上有一处小小的缺口,如果不背身扭头,极不易被发现。虽然一处小缺口不算什么大问题,但却引起了马耀锋的深思。如果检修动作不标准,检修人员很有可能因为一个动作不到位漏掉存在的安全隐患。因此,只要一下班,马耀锋就来到动车组的底部,从一个动作、一个部件开始研究,就连一个蹲下的动作都要因为怎么蹲、蹲哪里而重复演练十余遍。

夏季的检修库内,闷热异常,而马耀锋却要在里面行走数十里地,蹲起、抬头重复动作上千次。厚厚的鞋底被磨穿,手套磨破了好几双,经过2个多月的不懈努力,他发明了一套“四、三、二”单车检查作业法,其全面、准确的特点获得广大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并得以学习推广。

创新工艺提效率

2014年,随着高铁动车组迅猛发展,武汉动车段动车组检修任务量急剧增加。在此情况化,马耀锋对大师工作室一班人配置和内部分工进行优化,使团队结构更加合理,岗位职责更加明确,并把目光放在含金量更足的科研攻关上,不断在创新创效上下功夫。

马耀锋根据工种、岗位特性和专业特点,让每一位工作室成员牵头组建不同的攻关小组,利用QC平台开展关键技术、现场工具工装等专题攻关。从一条螺栓的拆卸到一根碳滑板的更换,从一个小电路图到一个系统集成原理,都做到认真分析研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2014年的冬天,由于武汉温度变化差异大,致使动车组检修线上的“BBM轮轴组装机”易出现压缩端口热胀冷缩现象,每天轮轴压装成功率不足50%,严重拖延了动车组检修效率。针对这一情况,马耀锋主动承担起技术攻关任务。

在没有相关技术支持、没有设备研究的情况下,马耀锋只能依靠查阅大量书籍资料,他一方面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利用工休时间不断学习和进行现场调试。油温和打磨精度的控制是设备运转成功与否的关键,为确保得到准确数据且不影响生产,马耀锋只能利用别人下班到第二天上班这段时间进行实验。由于油温和打磨精度要求较高,马耀锋只能一点一点用毫米尺量,油温每升一度就要进行一次重复性实验,枯燥的学习、技术研究和一次次的失败不断地消磨着他起初的热情,可越来越紧张的检修任务还是让他坚持了下来。

经过半年的努力,马耀锋终于总结出一套油温预调法和精度打磨法,通过这两种方法改进之后,设备使用率提升了50%,压装成功率提高了100%,大大节约了设备检修时间。

不仅如此,从2014年以来,马耀锋先后针对CRH2型动车组主变压器冷却风机在运行中出现高频震动的问题,在专修项目中增补了对主变风机扇叶的专项清理;针对CRH5A型动车组齿轮箱油位高度不便于观察的实际,专门制作了油位检查探棒,使齿轮箱油位检查检修更方便。

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的创新网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

随着动车组检修任务的不断加大和高级修自主化检修的不断深入,马耀锋越来越认识到高技能人才梯队培养和实现动车组技术多方位创新的重要性。对于今后的工作,马耀锋提出,一方面将进一步加大技能大师工作室团队培训、教育职能的作用发挥,通过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计划培养出更多的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为实现全面自主化检修提供最坚实的人才储备。另一方面,马耀锋和他的创新团队将依托动车段建立的五小成果发布平台和科技研发中心,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从而带动全体职工立足岗位不断创新,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同时,不断提升检修效率,推动动车段朝着国内、国际“一流”动车段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