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华网重庆频道:李相博
四月初的一个下午,烈日当空,航道工许先武和张伟,站在老关咀航标不到半米宽的方形水泥基座上,对航标灯进行着日常维护。他们脚下,则是雄伟险峻的夔峡,即三峡中的瞿塘峡。
夔峡在“三峡”中虽长度最短,却是最雄伟的,两岸壁立千仞,地势险峻。夔峡所在的长江水道,横贯我国东西,水量充沛,终年不冻,水运条件优越,素有“黄金水道”美誉。
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长江上游从天然航道变成库区航道。同时,通过借助数字航道以及船载导航系统等现代工具,通航条件有了显著改善,提升了航行安全性。然而,传统的航道标志,对于航行安全,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类似于夔峡的峡道中,航道弯窄,两岸高山层峦叠嶂,通讯信号相对微弱,船只航行必须借助航标。”长江奉节航道管理处航道科科长万文才介绍道。诸如夔峡这样的峡,主要集中在长江上游,特别是重庆至宜昌段。
从1991年退伍转业,许先武已经从事一线航道工作25年,而张伟,也有超过15年的工作经验。包括许先武和张伟在内,奉节航道管理处共有百来名一线航道工,承担着长江上游重庆云阳斑竹沟到湖北鳊鱼溪120公里库区航道的维护工作。三峡中的两峡——瞿塘峡和巫峡,便是他们的作业范围。因此,对他们而言,做好航标维护工作,保障航行安全,成为他们的首要任务。
攀爬陡峭的悬崖维护航标,洪水季节午夜时分紧急出动修复被毁浮标船,这些惊险的经历,在憨厚的老许脑海里,并不那么印象深刻。在他看来,这些事情做得多了,也就不觉得惊险,不觉得难忘。
2003年,三峡库区水位升至135米,重庆航道启动了航道改革,在航道工的努力下,长江黄金水道航标科技含量得到很大提升,保证了船舶的安全航行。三峡库区的通行能力,航行安全得以提升。2015年,超过六万艘船舶安全通过长江航道奉节段。
在许先武和张伟这些一线航道工的维护下,长江航道奉节段的245座航行标志,点亮了长江黄金水道,为过往的船只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