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山里的森林人家

文/新华网重庆频道:李元元 邓婷

码上最后一袋土豆,冯永均往水缸里挑满够家里用上一段时间的水,简单收拾了几件外套,在同村人不耐烦的催促声中,踏上了去陕西采漆的路途。

每年的4月到8月,兴田村的青壮年都会结伴而行,在远离故土的漆树林里用锋利的割漆刀,像割橡胶一样,让乳白色的漆树汁从割口里慢慢溢出。4个月的辛苦换来不足三千元的收入,却是冯家唯一的生活来源。

重庆城口县东安镇兴田村地处大巴山腹地,海拔1200—2300米,高山深沟,九山半水半分田,世代以传统农业为生。闭塞的交通,让这里的村民去一次乡场,需要早上六点出发,才能在晚上六点前赶回来。仅供一人通行的泥巴路,一下雨就打滑,手脚并用才能勉强前行,而这却是村里唯一通向外界的路。

“那时候日子真的是苦啊!”这是一代又一代人兴田人沉重的叹息!

冯永均说,那时候地里只能种些玉米、土豆和红薯,外边没人愿意翻山越岭来收购这些东西,只能一个月去两次乡场用玉米换些大米,再用打工的钱添置些生活用品。与妻子结婚的时候,打了好些玉米面和白糖发给宾客,而这是当时冯家拿得出最“奢侈”的招待了。

无数次望着门前重重叠叠的群山,守着斜斜地横在山坡上贫瘠的耕地,30岁的冯永均不知道这片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希望”在哪里。2010年以前兴田村近20%的农户举家外迁,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贫困发生率高达40%,青壮年全部外出务工,姑娘只有外嫁很少愿意进来的,所以村里不少人打着光棍。

2010年,兴田村村民终于盼来好消息——借301省道贯通村里终于解决了公路交通问题,生活正向这个世代封闭的村庄露出了曙光。

而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一场被称为“新中国第三个三十年新起点”的会议刚刚闭幕。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在新“五年计划”里,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了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中,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和工作力度,启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工程,显著减少贫困人口。

宁静的兴田村,似乎没有被新闻联播里不断重复的画面,打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节奏。但冯永均和村民们又似乎感觉到了,这片生活了一辈子的土地,正发生着什么变化。

2011年,兴田村启动了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扶贫试点,对全村实行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后,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打造乡村旅游产业链,建立“大巴山森林人家”农家乐品牌。

“搞旅游?这么个地方哪个来嘛!”坐在人群里,听着村干部的规划宣讲,冯永均和所有人一样有着顾虑。在镇村两级干部的动员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租来200多平米的房间,搞起了兴田村第一户农家乐。没过多久,村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开着车成群结队的在农家乐出现,火热的场面让村里不少人上了心。

“要不,我们也去弄一个农家乐?”想起最近村头村尾都在谈论的话题,辗转难眠的冯永均推了推熟睡的妻子。

“你疯啦?咱养猪做得好好的,你去弄这个?”妻子很是不解丈夫突如其来的决定。

“也是,让我再想想。”冯永均刚刚燃起的一丝热情被浇灭了些,但开农家乐的念头却一直萦绕在了脑海里。

这一年的兴田村从未这么热闹过。东安镇镇政府牵头制定了兴田村的整体建设规划,对空间布局、功能分区进行了划分;建起了一排排黄墙青瓦的巴渝风格“小洋楼”、活动广场、宽阔整洁的街道;学校、超市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村里通了宽带、自来水、数字电视;还制定了“大巴山森林人家”农家乐建设标准,确定了奖补政策等。

犹豫了一年半,冯永均看到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悄悄在心里算了一笔账:

补助

农家乐建成一次性补助3000元;

微企补助2.5万元—3万元;

游客每人次补助1.5元,一年5000元—10000元;

房补1间600元/年,一年10000元左右;

总计:补助4万多元

支出

房租2万元/年

床及床上用品13000元

配套物品6000—7000元

其他 5000元

总计:支出4万元左右

有了这些政策支持,开农家乐不会亏!有了信心,2012年6月冯永均毅然关掉养猪场,租房加入了农家乐创办大军。村干部帮他一起买材料、做设计、协调工价、组织工人,甚至来了客人忙不过来,书记乡长齐上阵当起了“服务员”。

“生活习惯不一样,开始做游客接待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垃圾桶,我们农村人以前没有放这个的习惯。”冯永均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每年都组织培训班让经营农家乐的村民进行经营管理、服务技能等培训。

2011年以来,兴田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已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88户,建成大巴山森林人家50余户、三星级“大巴山森林人家”1家,床位1071张,带动近144户420余人从业旅游。吸引了重庆主城区及周边区县的大量游客前来消夏、避暑、养生。如今,兴田村的人均纯收入从5年前的不足2000元,提高到11000元,贫困发生率降至8.7%。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留在了家乡。

数据显示,2015年重庆实现2个市级重点区县整体“摘帽”、808个贫困村整村“销号”,95.3万贫困人口越线“达标”。14个国家重点贫困区县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9120元,同比增长13.4%。

冯永均的农家乐热热闹闹的开张了,一个月就赚了2万元。尝到了甜头,在政府的帮扶补贴下,2013年他又通过贷款等方式投资近100万元,修了一幢三楼一底真正属于自己的农家乐,其中一间门面专门用来做土特产专卖。码得整整齐齐包装好的土豆、玉米、腊肉,不再是让他食之无味的果腹之物,而是成了新的致富商机。

每天冯永均依然会骑着摩托车,驶向沿山而上的硬化村道,到老房前的地里备些农家乐需要的新鲜菜,这是城里来的游客最爱吃的。屋前那片曾挡着兴田人走向山外世界的群山,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看着山下的村民走向幸福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