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荣根:一位基层焊工的“蜕变”

文/新华网福建频道:刘丰

在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钢结构工地上,常常会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来回穿梭,并不时地指导工人作业,他就是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钢结构项目经理蔡荣根。

47岁的蔡荣根是一位焊工。1985年12月,年仅16岁的蔡荣根进入中建钢构有限公司,他正式接手的第一个焊接任务是炼油厂聚丙乙烯装置工程。从摸索着打着火,到焊线走得直,他在每次施焊时都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研究焊接技术,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虚心向老师傅请教。

十年磨一剑。1995年,蔡荣根担任深圳地王大厦项目焊接班长,“地王大厦用的是超厚钢板,当时国内传统的手工焊效率和质量都不高。”蔡荣根说,项目焊接面临困难,他只能用工地废弃构件尝试拼接,经过2个多月不断试验,终于攻克难题。项目采用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自动立焊或斜立焊接工艺”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填补了我国焊接史的一项空白。

这个项目让蔡荣根所在的班组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是他第一次获得国家级荣誉。

日复一日,蔡荣根用焊枪和钢板焊接了一个又一个高度,深圳地王大厦、广州歌剧院、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澳门文化中心、迪拜地铁等项目串起了他30年职业生涯。他也从一名一线焊接工人,逐步成长为施工员、生产经理,到如今的项目经理。

2014年,蔡荣根作为一把手负责东南国际航运中心项目钢结构建设。项目最繁忙的时候正是夏天,当工人们忙里偷闲躲在钢柱后面纳凉时,他却顶着烈日来回奔走,检查工程质量。他说,这是他担任项目经理后最得意的作品。这个项目结构复杂,4万多吨的钢结构工期只有一年,最终完成得很漂亮。

今年,蔡荣根带着团队转战福州,目前正在做的“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就也是一个很有挑战的项目。”蔡荣根说,这个项目造型是一朵茉莉花,外围幕墙是曲面的,音乐厅、歌剧厅等不同功能的区域对钢结构要求有很大区别,结构层次多,这将会是他的又一个得意之作。

“增效千条计,安全数第一。”蔡荣根说,不管是哪个项目,项目经理最大的压力来自施工安全。只要没有出差,蔡荣根每天至少到工地巡视两次。

测量和焊接是保障钢结构质量的最关键环节。这次巡查,蔡荣根发现一处焊缝预留得太窄。他说,有时候,设计团队对施工工作不了解,就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设计,这就需要项目经理及时发现,及时调整。

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焊接问题,蔡荣根总是毫无保留地给同事讲解、操作。通过项目施工团队协作和“传、帮、带”,他带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焊工队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高技能人才。

近年来,国家人才政策不仅针对高学历人才,也落实到蓝领阶层。2014年,蔡荣根作为深圳市地方领军人才,成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蔡荣根说,和他一批入行的伙伴们如今大部分都活跃在焊接行业的管理岗位上。

对于蔡荣根来说,他还有一个梦想。焊接是钢结构行业中最苦的工种,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做这一行了。他希望蓝领们的社会地位能够稳步提升,让焊接等行业涌现更多的接班人。

蔡荣根经常对自己的团队说:“人活着就要有梦想,就要不断迈步前进,要把钢构看成自己的事业去工作,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工作起来干劲才足,怨言才少。”

如今,蔡荣根感觉到,他的梦想离实现已经越来越近。“十三五”时期,职业教育将继续得到大力发展。蔡荣根说,伴随着国家加大扶持力度及产业结构的调整,蓝领在学历、素质和个人收入方面逐步改善,社会地位也稳步提升。

“这样,我们的焊接行业将会注入新的血液。”蔡荣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