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晓华:菜田里的实践者

文/新华网江苏频道:徐婕

2009年,他担起组建华成蔬菜专业合作社的重担;2013年,合作社如日中天之时,他却甘心退居二线充当“打工者”。“农业需要新鲜血液”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中国农业后继有人”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

他叫路晓华,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经家庄村人,祖辈是农民的他对农业有着特殊的感情,田埂地头一待就是18年。

“你看这块土,颜色已经偏黄,如果普遍呈这种颜色,就要请专业人士来检测土壤盐碱度了。”路晓华把土质看的分外重要,检查土壤的质量是他每日必做的功课。

“土质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路晓华回忆合作社刚成立那会儿,土壤可以用贫瘠来形容,每亩地一年要耗上十几吨有机肥来平整,愣是三年才整治过来。

恰逢一茬蔬菜收割完,路晓华握起旋耕机的把手翻整起土地来。一脚踏进泥土、一脚随即抬起,不时根据土质的松软程度调节着旋耕机旋转的速度,老练地跟着机器的轰鸣声稳步前进。

一茬土推完,路晓华随手拭去额旁的汗水,拍拍手中的泥土说:“平整后,又将开始新一轮农作物的种植了!”

实践出真知!虽然只有高中学历,但18年的摸爬滚打,路晓华俨然成为蔬菜种植的行家里手。

“芹菜是我们的特色,已经能够实现一年四季供应。”提到自己团队研发出来的高效栽培技术,路晓华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现在我仍然坚持每天栽种蔬菜,有时候会连续三年耕种三四个品种,找出产量更多、更适合我们土壤的种植方法。”透过路晓华熠熠闪光的眼神,仿佛看到更多绿色生命在大棚内绽放。

合作社内有间独立的房间,专门放置了各种蔬菜检验器材。“农作物安全是头等大事。”路晓华有着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他要求所有成员都要学会蔬菜品质检测工作。

取一小段菜叶放置在容器内,将专门检验此类品种的药剂从冰箱内取出,药剂滴入容器后放进专门的仪器检测,农药残留大于50%的话,此类蔬菜将不允许上市。

路晓华目不转睛地盯着一线生产工在操作仪器,对待职员一向随和的他,此时却格外威严。“每天定期抽检,每种菜品配送前必检。”路晓华一直坚守着一个农民的良心。

如今,合作社有农户143户,路晓华见证了它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2009年刚成立时只有17户熟悉我的农户肯加入。”路晓华说,村民们眼中的他就是个“疯子”。

疯子一样地从事菜农不愿意做的事;疯子一样没日没夜地种地、配送、销售蔬菜……

路晓华有着固定的作息时间表:早晨7点分配农民干活,之后去田里浇水、翻土、采收、种植,下午5点配送蔬菜去高淳批发市场,晚上9点回来上另一批蔬菜,夜里12点配送到溧水批发市场。那段日子,每天4小时的休息时间是常态,过家门而不入也是经常的事。

路晓华十年如一日的用心,市场硬生生地被他跑了出来。“就是坚持!”问到他开拓市场的经验,路晓华毫不吝啬,话音刚落,便爬上了配送货物的卡车,动作利索,一如他的性格一样淳朴、干脆。

合作社逐渐走上正轨,路晓华干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清退了合作社中的家族成员,腾出更多机会留给大学毕业生。

“没有他们,就没有合作社今天的成就。”路晓华感慨,在9名大学生身上,他看到了农业发展的更多可能。

“互联网+蔬菜”网络电商销售平台便是一次讨论会上由大学生们提出的创意,如今,这个想法已经化为现实,占合作社销售业绩的小半壁江山。

2013年,路晓华在合作社内陆续推出了不同的发展平台,让大学生们各自承包经营。

“现在开始我给你们打工!”仿佛是功成身退的智者一般,看到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人选择以农业作为事业,路晓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