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兄弟的致富梦想

文/新华网河南频道:郭东亮

张亚博、张亚钊是一对“90后”双胞胎兄弟,他们继承和发扬好“贡麻花”的制作工艺,不但成为非遗传人,而且还将麻花这种传统工艺发扬光大,造福乡里。

他们是河南省民权县王桥镇麻花庄村人,该村为“贡麻花”生产专业村,迄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该村110余户张姓村民,九成从事麻花生产和销售。据民权县县志记载:清乾隆南巡至黄河渡口,阵风飘香,见路舍一翁烹麻花,芳香四溢,欲食之。随士奉于皇上品尝,香酥味美,赞入御膳。地方吏闻之,作贡品进献,受赏,钦封村名“麻花庄”。自乾隆钦封后,麻花庄生产的麻花便一直为清朝贡品。

如今,“贡麻花”已成为一道美味可口的豫东名吃,具有“吃着香酥脆,点燃亮似灯,久存质不变,遇水软而松”的特点,它的制作工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张亚博、张亚钊为从父亲张瑞伟手上继承和发扬好“贡麻花”的制作工艺,专门考取了与食品有关的技术院校,哥哥学的是河南省质量工程职业学院食品检测专业,弟弟学的是河南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

2015年同年毕业后,进入父亲开办的麻花加工厂,兄弟俩便共同担负起了技术、检测和销售工作,开始了创业。他们扩大了生产规模,开设了互联网销售网店,生意越做越红火,现在他们不但建起了标准化的生产车间,还配备了专业的质量检测设备,购买了一辆家庭用越野车和两辆送货用的厢货汽车。

和先辈相比,兄弟俩更加重视做麻花的工艺程序。张亚博说:“做麻花的每道工序都有讲究,尤其要注意卫生。 ”他详细介绍麻花的制作流程:首先,要采用农村常用的酵子和面,不能用人家蒸馍等常用的发酵粉,然后掺上精致的食盐和温水,搅拌均匀,和成面团。夏天发酵要40分钟左右,冬天要发酵一个小时左右。之后揉面,面揉好后再放一会儿,稍后把面团切成条状的小面团,拌上油、搓成条,再把搓好的条拧成辫状,合成麻花。最后,将芝麻油倒入锅中,用木柴烧大火。当油达到八成热时,麻花就可以下锅,成形后换成小火,炸至金黄色,捞出再晾干。

“好的麻花是可以点着的。”张亚钊主动承担这项检验工作,每天,他都会做燃烧试验,通过麻花的燃烧状况,判断麻花的质量。

在兄弟俩的精心经营下,他们的加工厂越做越大,逐渐产生品牌效应,不少外地客户前来订货。兄弟俩的麻花创业梦想即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