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医生”守住重庆三峡库区一江碧水

文/重庆频道:李华曾 欧阳虹云

九曲回肠,重峦叠嶂。绕城而过的长江水,不但构筑着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致,还哺育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在地处三峡库区的重庆巫山县,一支年轻的环境监测队伍,每月往返于重庆与湖北长江流域交界处为长江水作“体检”,风雨无阻。

重庆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为准确掌握长江重庆段出境断面水质情况,巫山县环保局的魏嵬、邹莉等环境监测人员,每月上旬都定期对巫山培石断面进行水质监测。

“早上8点从单位出发,来回在江上一颠簸就是一天,遇到意外情况,得在船上耗到大半夜,都习惯了,”在晃动的船舱中,魏嵬显得很淡定。监测船在江面颠簸了40多分钟后,到达一处“175米”水位线的水域,这是培石断面的标志。单这一断面就有5个采样点。

打水、采样、分装、记录……在颠簸的船尾,每个环节在监测工作员的手中都有条不紊熟练的进行着。看似简单的取样,其实大有讲究。比如,表层水采样深度应该在0.5米。在这条江面上,魏嵬已坚持整整八年采水工作,经验让他在第一时间就能准确采到水样。

每月初定期采样,风雨无阻,听起来有点辛苦。魏嵬说,只有定期进行水源采样,才能掌握水质的情况和变化,保障三峡库区水质安全。“我们采样回来后,还要进行进一步检测,科学分析水质情况。现新添置了一批科学仪器,精准度提高了很多。”

从2012年上半年开始,重庆市级财政拨款100多万元为巫山县加强水环境保护能力建设,为巫山县环保局环境监测实验室添置了11套仪器设备。新设备上马后,巫山县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监测指标从之前的29项指标增加到国家要求的61项。

“现在仪器自动化监测数据比以前手工操作精准太多,1周后就可得出详细的水样监测结果。而这个数据直接反映出长江重庆段出境水质状况,为重庆水环境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巫山县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站长吴光应说。

其实,从2011年“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水十条”颁布,水环境保护愈发受重视,重庆市政府投入力度也越来越大,巫山县水环境监测能力的提升只是重庆“碧水行动”的一个缩影。

“十二五”期间,重庆共投入资金约6000万元,用于加强区县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能力建设。每月对长江干流、重庆三峡库区36条一级支流回水区及其上游(72个断面)开展水质监测。同时,在重庆三峡库区回水区一级支流建设了10个浮标式水质自动监测站。2015年截至9月底,重庆地表水水质总体良好,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长江支流重庆段水质总体良好。

虽已至初秋,江面却依旧波澜不惊,船体被水浪打得“啪啪”作响,晃动得厉害,不免让人有些担心。“现在条件好很多啦,以前采样作业乘坐的是冲锋艇,连个顶棚都没有,遇到下雨浑身淋个透。大冬天一个大浪打过来,刺骨的江水冻得让人全身发抖。”魏嵬说到。

5年前,政府为巫山县环保局购置了监测船,让水质采样工作更加快捷安全。逐步改善的工作条件,也让环境监测人员们更卯足了干劲和信心。如今的巫山县环境监测队伍已从当初的几人扩充到15人,全县20个监测断面,40多个水质采样点都由这只队伍完成。

看上去这工作重复枯燥,为什么坚持了这么久?魏嵬打趣一旁刚从西南大学毕业的90后小姑娘莫若道,“一个单身小丫头,只身来到离家有400多公里远的区县干这工作,你说是为什么,可能我们都有环保情节吧,就为保护好家乡这段江水,也是值得的。”

“轰轰”的马达声又响起,夹杂着大家爽朗的笑声,监测船驶向下一个采样点。在重庆三峡库区,像他们一样的环境监测人员还有700多人,他们如同长江边屹立的航标,默默地守护着母亲河流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