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上的梦想

文/新华网贵州频道:周远钢

贵州是全国贫困问题最突出的省份,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要想富,先修路。”十二五期间,贵州交通飞速发展。到今年年底,贵州88个县将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目标,农村通村沥青(水泥)路将达15000公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率达75%,为群众生产生活来带来更多方便。

今年39岁的廖廷尉是贵州镇远县都坪镇大坝村人,和妻子养育了两个孩子,一家人过着平淡幸福的生活。

大坝村离镇远县城约55公里。2008年,廖廷尉买了一辆农用车,每天早出晚归,为家庭幸福而努力。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半年后的一场车祸导致廖庭尉双脚残疾,不能行走。那一年,廖廷尉的大儿子7岁,小女儿才1岁多。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妻子姜序珍没有逃避,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养育子女、照顾丈夫的重任。

“哪怕只有一口气在,都要活得精彩。”廖廷尉说,为了减轻家庭负担,2012年冬,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他把家从山坡上搬到了不远的公路边。同时他的杂货店也开店营业,目前每月能有300元左右的纯收入。

“搬家获得了8300元的危房改造补贴金,出事后有了低保,前几年80元左右,待遇今年提高了。”“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合理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廖廷尉说,受益于这一政策,今年家庭低保提高到每人120元。“孩子上学、补贴家用、人情往来……每月这480元低保金对我们作用太大了。”

为了行动方便,廖廷尉按照自身条件改造家中的布局,方便自己的日常生活,目前生活已经能够自理。

然而,整天坐在轮椅上无味而难受。

2013年夏天,一位亲戚给他带了一幅“家和万事兴”的十字绣,让廖廷尉打发时间。“一开始并不会绣,但闲着无事就坚持学习。”到目前为止廖廷尉已经绣好了《迎客松》《八骏图》《金陵十二钗》等8幅作品。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十二五”规划提出我国要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00万公里,西部地区80%以上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

廖廷尉车祸后第一次迈出家门是在2010年,当年和当时9岁的大儿子乘车到镇远县城,由于交通不便,加上长期卧床,他无法适应车辆的颠簸,导致上吐下泻。

2014年5月,在镇远县交通部门的努力下,廖廷尉家门口的泥巴路硬化成了水泥路,老百姓没有投入一分钱。村级公路硬化不仅缩短了大山与外界的距离,也让廖廷尉开三轮车的想法变得可能。

2014年5月,在镇远县交通部门的努力下,廖廷尉家门口的泥巴路硬化成了水泥路,老百姓没有投入一分钱。村级公路硬化不仅缩短了大山与外界的距离,也让廖廷尉开三轮车的想法变得可能。

廖廷尉让妻子在家制作豆腐,自己则驾驶三轮车装上豆腐在周边村寨兜售。有时他还独自开车20公里到都坪镇上的集市进货,“以前道路都是坑坑洼洼的,如果不是修了水泥路,我根本不可能开三轮车。”

“国家投入力度大,公路搞好了,危房改造也落实了。近几年镇远各地的公路、房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小时就能到镇远县城,水泥路硬化后,就可以经常出去看看了。”廖廷尉说。

“十二五”期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和报销水平得到提高。“参加了新农合,到县医院看病,大病可以报销80%,像我这样的特殊情况还可以申请二次救助。”

“各级政府、亲朋好友给我很多帮助,爱人一直陪在身边,没有半句怨言。”廖廷尉说,只要家人都身体健康,生活就不会有太大压力,现在14岁的儿子已读初三,9岁的女儿在上小学,“希望他们健康成长成材。”

廖廷尉说,水泥路修好了,自己的梦想也变得更大了,“我们这个地方环境好,水质检测合格,国家有相关政策,我想联系老板到村里来生产矿泉水,还能带动当地百姓就业。”廖廷尉还想办一个绣展,“想让更多人走进来体验十字绣的乐趣,给生活增添色彩。”

廖廷尉将自己亲手绣的第一幅作品《家和万事兴》装裱后挂在家中,对他而言,这幅作品有特殊的意义。“特别喜欢这几个字,今后的路还很长,只要家庭和谐,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乐观、开朗、不放弃。廖廷尉说,尽管终身以轮椅为伴,他仍然要用双手为自己绣一幅动人的人生图画。

正是像这样的每个小家的和睦和努力,才成就了国家的和谐、进步、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