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柑得甘 桔乡“庄园主”的乡村梦

文/新华网重庆频道:李华曾 欧阳虹云

临近中午,50多岁的艾兴明骑着摩托穿梭在田间小道,他将自家种植的新鲜蔬菜采摘到框里,准备为中午到来的客人备上一桌丰盛的农家菜肴。周围茂密的桔林,露出他干练的身影,历经风霜的脸庞忽隐忽现。谁也看不出,他就是重庆开县远近闻名的“柑桔牛人”——“柑桔世家”乡村酒店老板。

开县史称“桔乡”,在古老的柑桔种植基地长沙镇,不乏世世代代以种桔为生的果农人家。艾氏家族以数代辈出的种桔能手闻名。艾兴明父亲艾万生,就是当地享誉一方的 “土专家“,艾老爷子从小就对祖辈传承的种桔技能深以为趣,艾兴明也传承了家族种植技艺,对于柑桔有着比亲娃还亲的情意。

“以前太穷了”,回忆当年卖桔的艰难,艾兴明记忆犹新,“外地的大卡车来收桔子,一斤才卖7、8毛,一年下来收入就只有3万元左右”。而这3万元,却是艾兴明一家唯一的生活来源。改变贫穷是长沙镇兴农村世代种桔为生的果农们无力地呐喊。艾兴明曾望着漫山遍野的金桔林,想着艾老爷子当年发展休闲农业、搞乡村旅游的愿景,但因缺钱只能无数次的摇头作罢。

宁静的兴农村在2010年悄悄地发生了改变。那一年,艾兴明参加开县首届柑桔文化节,他带去的柑桔获得“春橙皇后”的殊荣,顿时名声大噪。也就是在那一年,开县开始利用农村闲置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艾兴明听说后,心里早已尘封的愿望被再一次点燃,立即到开县农委了解详细情况。

不用大拆大建,政府配套周边基础设施、实现“三网一通”;免费打造休闲步道、长廊等文化景观;贷款财政贴息;免费培训,包吃包住每日补贴交通费;装修设计师免费规划设计……艾兴明越听越兴奋,盘算着只需投入“改厨改厕”及装修钱便能把乡村旅游搞起来,他心中大喜。父辈的寄托终于可以在自己手里实现。那一夜,艾兴明失眠了。第二日,他便咬牙贷款15万元,再加上自己的5万存款,领头办起了县内首个柑桔文化主题乡村酒店。当年,乡村酒店的客源增加70%,一年时间就收回了所有的成本。

这一切仅仅是艾兴明走上致富之路的一个开始。据悉,重庆市农委、市旅游局从2010年起开展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创建活动。2011年下发《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见》,去年又出台了《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3—2020)》和《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规划(2013—2020)》,引导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发展。重庆休闲农业在“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呈现出从郊区到山区、景区到农区、零星到集群、观光到休闲快速扩张、转型发展态势,正逐步成长为农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乘着重庆休闲农业发展的良好势头,艾兴明生意越做越红火,2013年,“柑桔世家”乡村酒店挂上了2星。望着墙上酒店星级挂牌,艾兴明的老婆雷登琼露出幸福的笑容,“以前真的穷怕了,才结婚时,连张像样的饭桌都没有。现在不一样了。生意最好时,中午一顿就有18桌客人,6个床位全满。”据介绍,目前酒店一年平均可接待5000人次,加上卖柑桔的收入,一年收入有30多万。

自己富起来了,艾兴明不忘带动村里人一起致富。作为开县一心柑桔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他不仅将种桔技术及发展酒店的经验传授给村里人,还自掏30万元为合作社650亩有机标准化有机柑桔生产基地修建冻库。“十二五”期间,艾兴明带动1050余户农户致富,兴农村累计发展柑桔3200余亩。

而正是一个又一个像长沙镇这样的星星之火,点燃了重庆乡村旅游发展的燎原之势。重庆休闲农业集群式发展迅速,产业链逐步形成。近年来成功创建了8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县,23个示范点,22个最美休闲乡村和中国美丽田园;建设部级美丽乡村36个、市级示范村388个。2015年,重庆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和各类景区景点达1.2万家(个),从业人员38.9万人,接待游客1.27亿人次,营业收入210亿元,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万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近30万人。

午后的阳光映照在艾兴明的脸上,闻着桔园散发出的悠久馥郁之香,他喃喃地说道:“桔子变黄了,快成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