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药整形师” 为铸“利剑”何惧险

文/陕西频道:杨喜龙 李峻

“看阅兵的时候比较激动、高兴,主要是想看和我们有关的这些武器。”徐立平说。

在今年9月3日抗战胜利日阅兵仪式上,徐立平亲手整修过的国家“杀手锏”武器在天安门广场与全国人民见面。当时因为忙于赶工期,错过了直播时间,如今他只能和同事们一起观看阅兵仪式回放。

1987年,当时只有19岁的徐立平便与共和国航天事业结缘,正式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发动机药面 整形岗位一名职工,拿着一把把锋利刀具在发动机燃料整形岗位上一干就是27年!

所谓“整形”,就是对火箭发动机里的燃料药面进行精细修理、开槽、挖药、修补等工作。在仅容一名操作人员半躺半跪的操作空间里,伴随机内推进剂散发出的有一定毒性的刺鼻气味,徐立平要在烈性火箭发动机燃料里削削铲铲。一旦起火爆炸,上千度高温的烈焰,对于徐立平来说,丝毫没有逃脱希望。

然而对于坚守在这个岗位近万个日日夜夜的徐立平来说,数次面临工作险境而不曾怯懦过,却几次在观看国庆阅兵式导弹 方阵的电视屏幕前激动落泪,因为这些守护着共和国的“利剑”中也凝结着他作为一名普通航天职工的心血和情感。

2005年以来,先进的数控技术逐步进入推进剂药面整形者的视野,为使国内最大的立式整形机尽快服务于生产,徐立平从 安装之初便参与其中,并根据自己的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提出改装吸屑装置、加装连锁装置等20余项改造建议,使设备性能更好地满足岗位需求,他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60后“创新达人”。

经过不懈努力,徐立平针对特殊型面设计了专用整形刀具,还获得了两项国家专利。他带领实现的数控整形机在推进剂药面整形工序的成功应用,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突破航空发动机核心关键技术,加快推进航空发动机产业化;促进航空设备及系统、航空 维修和服务业发展;提升航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专业化发展能力。

面对航天产业的大发展,有着27年工龄的“60后老工人”徐立平从未停止用自己探索创新的成果诠释对航天工作的赤诚。2014年,7416厂党委在党代会年会上隆重举行“立平刀”命名仪式,这是对他多年来创新精神的褒奖。

为了团队整体能力的提升,作为班组长、领军者,他想的更多的是如何让更多青年人能以比他更快的速度成长为技术骨干。业余时间,徐立平也不闲着,常与组员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为青年人解答工作中遇到的疑惑。

除此之外,徐立平还将个人掌握的绝技绝招、与大家技术交流的成果整理成册,编写成员工培训教材。截至目前,他已编写完成《小整形岗位培训教材》等多份岗位教材。

他培养的7名徒弟中,两人已分别担任重点班组副组长,两名成为国家级技师,其他均为班组生产骨干。班组青年在他的带领下完成了30多项技术革新,仅其中一项型号攻关,就使产品批产合格率从65%提高至93%以上。

“能够成为徐立平的徒弟真的很幸运,他的言传身教不仅让我快速进入岗位角色,更让我成长的步伐迈得比同龄人更大、更快,同时也更稳,而他对我们整个团队的带动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班组青工李鹏在谈起获得集团公司最美一线青年员工时感叹道。

身边人的交口称赞也印证了徐立平近年来获得的一项项荣誉的实至名归:“感动四院十大人物”、陕西省道德模范之爱岗敬业模范、陕西好人、最美航天人……

“其实是时间过得太快,不经意间就在这里干了二十多年。”在评价自己27年的高危岗位工作时徐立平如是说。在荣誉面前,他却总是一副谦逊甚至略带羞涩的样子。这就是他,一名以实际行动为祖国航天事业默默奉献的一线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