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岁村医:从“赤脚医生”到“家庭医生”

文/福建频道:王文清

戴梅珍,今年66岁,现在是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梅仙镇半山村卫生所的一名村医。从22岁嫁到半山村后,她就开始在村里行医,到现在已经40多年了。

在农村,村医以前被叫做“赤脚医生”,大伙儿有个头疼脑热、蚊叮虫咬的,到村医那串个门儿就把病给看了。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完善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政策。同时,要加强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

这些政策落实到了戴梅珍所在的梅仙镇,镇政府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重点内容,并逐步开展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健康管理,实施慢性病患者免费送医送药,推行免费家庭保健员培训,利用村医资源打造一批村民家门口的“家庭医生”队伍。

为了加强村医的培训,梅仙镇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纳入年度培训计划,重点加强全科医学知识、社区护理、中医药健康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等知识的培训,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综合服务能力。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让戴梅珍这样的村医,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戴梅珍现在每年都要去尤溪县中医院接受培训,培训时间少则一个礼拜,多则半个月。

不仅如此,她的卫生所里头,还配备了紫外线消毒车、TDP治疗器、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医用供氧器等在大医院里才能看到的器材。这些器材都是政府无偿提供的。“这个蒸汽灭菌器我经常用它来消毒,其它的我还在学着怎么用。”戴梅珍说。

“现在国家对村医的补贴多了,我就想再干几年吧。”戴梅珍说,三四年前,本来想自己给自己退休,到福州去带孙子,但后来事情遇到了转机,正好遇上了国家出台的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政策。

“这让乡村的家庭医生又有活儿可干,有钱可赚,有奔头可想。”戴梅珍说,现在一个病人诊疗费3元,比以前的1块钱提高了不少,另外,药品还有15%的加价。

更让戴梅珍高兴的是,2015年前三季度,她已经拿到国家给的8500块钱的补贴。加上补贴,一年能有个两三万的收入。“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咯。”说到这,戴梅珍笑起来。

戴梅珍所在的梅仙镇2015年积极落实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在乡村医生承担48%左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同时,统筹安排好相应的补助经费。用于发放乡村医生的资金,根据常住人口预拨一定比例,并根据年度绩效考核结果给予发放。

如今,村诊所里的医疗设备更健全了,经过培训的医生水平也更高了。在村民眼里,过去的“赤脚医生”如今已成了家门口的“家庭医生”。

在村民王丽娟看来,戴梅珍不仅是“家庭医生”,还是“家族医生”。王丽娟今年25岁,从南平嫁到半山村,她说她老公的弟弟就是戴大夫接生的,现在她公公婆婆还有她那刚出生十个月的女儿都是在这里看病。“这里近,阿婆脾气好,我们一家人都是在这看的病。”王丽娟说。

66岁的戴梅珍现在还坚持在岗,因为她心里还盘算着两件事:一是国家对村医的补贴多了,她还想继续干下去。二是她还想再多干几年,看看能不能等来村医也有退休工资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