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江频道:黄润鹏 翁璟
“前几年,我一个冬天加起来都卖不出100双棉鞋,但是现在啊,我都来不及做棉鞋,全卖完了!这冬天啊不怕喽。”家住浙江宁波大堰镇步行街的村民董秀娣说起这几年的变化,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
在大堰镇感受到了这巨大变化的不仅仅是董秀娣一家,她家所在的大堰镇位于浙江省奉化市西南端,地处甬江源头,拥有大小水库10余座,也是宁波重要的水资源保护地。
春天油菜遍地盛开,秋天稻香四溢,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大堰镇在年轻人和驴友间获得了“浙东婺源”的美称,然而,这么一个风光秀丽且水资源充裕的地方,却因地处山区而沦为欠发达乡镇,全镇户籍人口2.6万,常住人口不到1万。原本风景优美的大堰镇却因为农民自发形成的“野”民宿缺乏管理而出现了一些“脏、乱、差”的问题,对大堰镇的旅游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
“十二五”规划出台后,各地强调“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于是大堰镇政府自2012年至2014年连续3年出台相关政策规范民宿经营,成立“一路上乡村旅游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各家民宿,所有民宿都要经过该公司审核才能开业,同时纳入星级评价机制,根据各民宿的规模和经营服务状况给予评分。同时鼓励村民和大学生村官发展民宿经济。
大堰村的村委会主任王光九,利用祖辈留下来的两套房子,开了一间240平方米的民宿,房屋设计是王光九一人自学钻研出来的,家具装饰都是他在淘宝网上购买的,总共花费了六十几万元。开业一年来,每月至少有万把块钱的收入。
王光九表示,希望自己能给村民带个头,搞民宿就应该走精品路线,以前那种野路子已经不适应了。现在“特色民宿”已经成为大堰镇的招牌,目前大堰镇已有30余家特色民宿,“闲听鱼语”“迷迭香”“廊桥遗梦”“花语醉”这些充满文艺气息的名字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过来体验。每家民宿甚至每间房间都有独立的主题,各具特色,价格亲民。
民宿的发展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兴起,农家乐便是其中之一,每逢周末节假日,宁波市区以及周边地区的市民纷纷驱车而来,自己买,自己烧,体验当地原生态无污染的农家菜。在民宿经济的带动下,大堰镇中心形成了一条集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步行街,甚至吸引了老外来游玩。大堰镇出产栗子,一些农户把栗子炒熟来卖,很受游客欢迎。今年国庆黄金周的几天里,全镇的栗子就销售一空。
大堰镇在“十二五”规划期间除了大力整改发展农村旅游经济,更是注重当地的生态资源保护。在规划之初,当地政府便已陆续将工业迁出,最受欢迎的当地稻米便是最好的证明。由于当地水稻只长一季,大米产量也有限,除当地农民自己食用,外售大米全部需要预订,价格已经达到40块钱一斤。
当地保护完好的生态环境使得大堰镇的“番薯大王”林士海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林士海30年前曾种出一株重达182斤的番薯,其自己研发的高产番薯种植技术曾让他获得“青年标兵”称号。
这几年,林士海将自己的独门秘籍传授给村民,使番薯产量提高了近10倍。他还指导村民种植各类蔬菜瓜果,解决了因游客增长而带来的供不应求的短板。每到丰收季节,当地都会举行“大堰之秋”的庆祝节日,吸引不少游客过来抢购农产品。
现在的大堰镇不仅风景迷人,体验更是诱人,以“特色民宿”为招牌的乡村游已使大堰远近闻名,精品化、精细化、规模化将是其今后的发展之路。
从数据上看,2014年大堰镇农业总产值1.02亿元,增长8.5%;旅游总收入1641.4万元,增长19.6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收入8247元,增长11%。大堰镇已不再是曾经那个欠发达乡镇,它的发展模式是浙东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典范,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创业致富,更是助力当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