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机大军”实现致富梦

文/安徽频道:柴文成 李东标

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寿县,有一家远近闻名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成立之初的6名社员8台机具,到现在拥有62名社员68台机具,这家位于安徽寿县堰口镇的鑫磊农机专业合作社仅用了6年时间。在理事长李士友的带领下,合作社经营规模越来越大,并带动了很多农民走上致富之路,李士友也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幸福生活的领路人”。

2009年,看到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李士友萌生了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想法,在赴江苏考察完包括机械化插秧在内的一整套农业生产流程后,他邀请志同道合的村民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刚成立的那会儿,手里没有资金,经营非常困难。”李士友清楚地记得,就在他束手无策之时,是寿县农委、农机局找到了他,不仅为他的合作社免费提供了育秧设备、肥料和大棚,还提供了活动板房,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更令他高兴的是,国家不断加大对购置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动力机械等10大类19个小类34个品目的机具被纳入补贴范围,农民购买机械,政府不仅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还给予购机补贴,这让李士友心里乐开了花。

“十二五”期间,国家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机农艺融合,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左右。这期间,中央财政共下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1081.45亿元。这些“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让李士友很振奋,他认为农业机械化的“春天”已然来临。

李士友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合作社目前共有68台农业机具,仅仅政府购机补贴一项,就为广大社员节省了200多万元。来自寿县农机局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寿县共补贴各类机具10409台套,发放补贴资金超过1.47亿元。

与此同时,寿县农业机械化耕种收综合水平稳步提高,已从“十二五”初期的77.48%跃升至80%,整体水平位居安徽省前列。

除了资金补贴上的支持,寿县农委、农机局还多次组织专家实地指导,详细介绍农机具产品的维护、育秧施肥、病虫害的防治知识以及相关补贴政策,并对农机手遇到的困难进行“一对一”帮扶,确保哪里有问题就在哪里解决,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李士友说,从2011年起,合作社开始组织社员开展跨区作业,每次遇到棘手难题时,县农委、农机局总会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几年来,李士友和他的鑫磊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足迹遍布江西、湖南、河南、湖北、四川、浙江、江苏等地。

农闲时,合作社还积极组织社员到寿县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学习培训,以熟练掌握农业机械操作、保养等实用技巧,提高农机手的综合素质。“十二五”期间,寿县农机局采用专业化培训和社会化办学方式相结合,共培训各类学员8000人左右,为农业机械化的持续推进提供了大量人才。

“哪里有农机需求,点一下手机屏幕就知道,真是太方便了!”让李士友感慨的还有一款名为“农机通”的APP应用软件。用户下载该应用程序,完成注册,便可实时了解新机型、农机供需、天气预报、农机维修网点、加油站等信息。通过这款软件,农机手可以及时获取农机需求信息,方便又快捷。目前,寿县“农机通”累计注册用户已达650名,且这一数字仍在不断递增。

如今,寿县农业机械化突飞猛进,不仅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让农民尝到了甜头。李士友告诉记者,鑫磊农机专业合作社每年耕作面积达6万多亩,社员的年收入也从最初时的2万多元增加到6万多元,越来越多的农民靠农机走上了致富路。

面对未来,李士友踌躇满志。“我们将继续推广新型农业机具,按照市场化的模式,扩大经营规模,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做大做强农机合作社,为我国农业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