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作为土生土长的莞城女孩,张笑艳本来还有很多就业的选择,但为了一个梦想,她应聘进了广东省东莞的莞城图书馆,从事古籍修复。
2/11
文物修复是个很冷僻的专业,平常人很难接触,相关书籍关于核心技术往往一笔带过,也很难自学成才。一方面是工作本身比较枯燥,另一方面这一行基本还延续着传统的师徒制。作为半路出家的张笑艳接触古籍文献修复完全是个意外。
3/11
7年前,张笑艳参加工作,当过导游、策划、记者,但她发现这些都不是自己理想的工作。后来在一次采访中接触到了原广东省博物馆文物修复专家钟卫平,萌生了让古书继续散发芬芳的梦想。
4/11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作为一门手艺,纸上谈兵是没用的,唯有实践才是真理。为此,张笑艳便常出现在莞城的榕树头搜集古籍,每次都会买一大堆。在一些只看内容和版本的老人眼里,那些破烂的没有太多价值的古籍,张笑艳却当成宝贝。
5/11
“我搜集的古籍并不在乎真假,标准是:越烂越好,每收购一次,就能让我练习好一阵子。”张笑艳说,去得多了,一些旧书店的老板就认得她,不少人听说她买回去做修复用,还主动送给她很多“烂书”,或象征性地收个一二十元,以示鼓励。
6/11
为了让自己在专业和理论上都有更大进步,张笑艳付出了很大努力,几乎每个晚上和周末都会钉在家里学习和练习,从一天修复一页到两页到三页,不断娴熟。
7/11
国家和省里每年都有文物修复的培训,但名额非常有限,为了能争取到参加培训的机会,张笑艳时时关注,并努力争取。“或许是馆里的领导看到了我的执着,在他们的帮助下终于争取到了培训机会。”张笑艳笑着说,当她第一次获得培训机会,不知道有多么兴奋。
8/11
去年9月,莞城图书馆成立了古籍文献修复室,张笑艳被聘为修复室的负责人。古籍文献修复并不是个很显示业绩的工作,许多类似单位修一本古籍要个把月,一年十来本也只是一套书而已,因此很多市级,甚至省级单位都没有这样的修复室,何况是莞城图书馆这样的基层图书馆。
9/11
今年5月,张笑艳策划了一个“匠心书坊”的活动面向市民,接受志愿者报名学习古籍文献修复,“市民通过活动对传统文化有个更直观的认识。”张笑艳说,“目前唯一要考虑的是怎么去做,才能避免志愿者因为知识不全,技能不足而弄坏古籍。”
10/11
根据步骤的难易之分,她考虑进行一对一监督培训,先选一些不太珍贵的馆藏旧书,或去地摊搜集破书来做培训材料,一步一步完善、推广这个活动。
11/11
对志愿者,张笑艳谈起自己的体会:“通过自己的双手,让比自己年纪还大的旧书重新活过来,非常有成就感,那种使命感真的不一样。”

本期“梦想进行时”由

中央网信办指导

新华网出品

扫一扫,查看手机版

01002005064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
01002005063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