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便是西海固,是黄土丘陵区的西吉、海原、固原、彭阳、同心等7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这里常年干旱,焦旱的黄土,赤裸的山壑,鱼不生,树不长,苦瘠甲天下。
“十一五”末,西海固仍有35万人处于极度贫困状态。2011年,宁夏开始实施西海固35万人生态移民工程,“十二五”期间安排投资105亿元,用了5年时间把他们“解救”出来。
移民新村热火朝天地建设起来。这次生态移民,县内安置总人数的35%,县外安置65%,建成移民住房7万多套,发展特色种植业53.5万亩,努力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35万西海固人的“梦想”被照亮。海原县郑旗乡西沟村的村民罗彦虎当年蹲在自家门前,盼望着早日参加政府组织的生态移民搬迁。当时,他所居住的村庄已经连续7年大旱,每天要到30里外取水。后来,他家移民到了条件较好的中宁县太阳梁移民区。
“新家园”相继建好,35万人陆续启程,奔赴县内县外的灌区、平原地区,去往沿路、近水、靠城、打工近、上学近、就医近的地区。
西吉县白崖乡西沟村村民在乡镇干部的组织下,前往400多公里外的平罗县红崖子乡红瑞移民新村。在离开世代生活的家园的那一天,这户人家锁上家门,就像出一趟远门一样。
移民车中的村民马梅倚在窗边向外张望。一片土地,一段艰辛的生活,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都将随着远离的家园从她的生活中突然截断。
昔日吃窖水、住土房的居民,搬进房屋整齐划一、水泥路平坦笔直的新村,热水器、自来水、电灯、洗衣机、有线电视一应俱全,新村里还有学校、幼儿园、超市、卫生室、文化室、文体广场……
入冬后,移民们都领到了政府发放的炉子、煤,以及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他们还记得西海固大雪悲怆的呼啸声,如泣如诉,而再值寒冬,耳边萦绕的是炉火兹兹的慢响,他们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暖。
在新家园,孩子们的上学有了着落。位于西吉县震湖乡的孟湾移民新村,村东侧的小学是专门为移民子弟建的,孩子们早上都能领到一枚鸡蛋,中午学校还提供免费午餐,教室里安装了炉子,寒冬腊月上课也不会冷。
移民致富,培训先行。大人们也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学习的机会。各地移民村建设科技工作站,组织专家上门,围绕养殖业、经济林种植、电焊工等开展培训,帮助各家各户掌握至少1-2种实用技能。
新村民们积极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固原市三营镇团结移民新村的全村党员参加了新一届村委会选举,过程分为竞选演说、民主发言、党员投票和票数统计4个阶段。
他们还尽享丰富的“文体大餐”。冬闲时节,灵武市泾灵生态移民新村的村民参加家庭趣味体育运动会、秦腔自乐班演出等活动。
还有一部分移民,在政府的帮助下,到城市里就业、住上安置周转房、纳入城市社保体系,转身成为“新市民”。这些劳务移民受访时提及最多的一句话是:“一定要留在城里。”透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新市民”的不易。
35万人移走的同时,300万亩土地也逐步焕发出绿色的生机。通过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等方式,黄土遍地的西海固地区生态环境得以改观。
本期“梦想进行时”由
中央网信办指导
新华网出品
扫一扫,查看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