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会竞技项目及运动员基本体征分布
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度,反映机体能量代谢水平。
掌握运用运动技术的能力,协调能力为先决条件从技术的合理性及稳定性综合判定。
掌握运用比赛战术的能力,包括发挥自身竞技,规则内干扰对手发挥,及合法影响竞赛结果评定。
运动员训练动机、参赛情绪动员、临场情绪控制、竞技意志保持。
运动员对知识,特别是专项知识的掌握运用。
由体能(形态、素质和机能)、技能、战能、心能和智能构成。
竞技能力在竞技项目中的组成相同,但对各项目的贡献量不同,有些起主导作用,有些起重要作用,有些起基础作用。(曲线宽度由竞技能力等级判别的五点里克特量表得出)
样本引用2012年伦敦奥运会体育项目以及运动员的人种学档案,共10299组数据,涵盖27项竞技大类、37项竞技子类;按照国际惯例,不包含拳击、艺术体操、韵律体操、花样游泳、跆拳道、蹦床和摔跤大类及其子类别。
奥运会的竞技项目中,运动员的体能投入最高。具体来看,不同的竞技项目需要特定的体能素质:力量型项目强调肌肉的张力,运动员的身体质量(下称BMI指数)因所在重量级别不同而呈现分散趋势;速度型项目强调肌肉迅速克服阻力并产生爆发力,因而项目不分重量级别,运动员的BMI指数分布集中且相对偏低;耐力型项目强调有氧和无氧供能,运
动员的BMI指数分布集中,说明在此区间段的身高体重比例可以实现最佳能效。
技能对竞技项目的贡献不可小觑,尤其是在强调综合能力的体技战能类项目中。此类项目需要运动员最大化的发挥个人和团队协作素质,己方表现出色的同时,需要大力牵制对手才能取胜,因而技能的贡献需要较高的心能和智能配合。
运动员的年龄关系到其身体和心理素质,年龄较大,竞技经验增多,心理素质往往更好,但身体素质相对年轻者较弱,特别是供能系统效率低导致体力不足,肌肉弹性下降导致柔韧性较差。具体说来,技能主导类项群中的马术项目运动员群体年龄最长,而强调身体敏捷度柔韧度的跳水和强调速度耐力的游泳和自行车项目运动员年龄最轻。
奥运会竞技项目运动员身高体重分布
竞技场——田径项目运动员W/H体征观察
竞技场——体能主导类项目运动员W/H体征观察
竞技场——体技战能主导类项目运动员W/H体征观察
2016年8月5日晚,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圣火将点亮巴西里约热内卢马拉卡纳体育场的夜空。有120年历史的现代奥运会首次踏上南美大陆。
汇聚在奥林匹克的旗帜下,来自五大洲的体育健儿将共享荣耀与欢乐,人类将见证“新世界”的理念将如何在本届奥运会上得到演绎。
巴西作家保罗·科埃略曾说:世界掌握在那些有勇气凭借自己的才能去实现自己梦想的人手中。未来两周,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运动员将在奥运舞台上
同场竞技,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梦想发起冲刺。正如里约奥运会主题歌唱到的,“我坚持着前进的信念,所以我不会停下”。
从里约出发,让掌声取代枪声,让握手取代拳头,让我们携手构建更加美好的世界,共同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新华社里约热内卢2016年8月4日体育专电
背景音乐来源:NothingToFear,DexterBritain封面图片来源:freepik.com
资料来源:国际奥委会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赛艇协会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大学维基百科新华网网易体育中新网theolympicdatabase.com
监制:马轶群编辑\设计:马倩、魏文彬前端:彭雨荷、姜闽
Copyright©2000-2016XINHUANET.comAllRights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