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是习近平与各成员经济体领导人或代表共同前往种植亚太伙伴林。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中国回来了!”“执政历程类似长跑,但习近平却是以短跑速度开局。”
“自信、有能力”“有见地”“地缘政治大师”……近来,外媒在评价中国外交时,毫不吝惜赞誉之辞。十八大以来短短两年多时间,中国外交的魅力为何陡增,到底是怎样的“韬略”让世界对中国如此刮目相看?
先得从顶层设计说起。更加注重从最高层面加强战略谋划,是新时期中国外交一大特色。
从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到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从政治局集体学习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外交工作怎么搞,才能匹配——进而增强中国实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加强研究、集思广益,统一思想、统筹协调,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形成对外工作“一盘棋”的良好局面,大大增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有效合力。
胸中有丘壑,功到自然成。两年多来,中国外交理论实践创新不断,新成果扑面而来:
——提出中国梦,推动了全球梦想的对接,非洲梦、拉美梦、亚太梦、世界梦应运而生;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推动中俄关系升至前所未有高水平,促进中美就气候变化等加强合作、实现早期收获,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建设稳步向前;
——提出和贯彻正确义利观,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提出和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中国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
是不是觉得有些应接不暇?别急着喊停,还有更多实招妙招,彰显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大手笔大气魄:
——建设连接亚太、欧洲经济圈的“一带一路”,既为各国提供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又大大拓展了中国发展的战略空间,当前已有沿线5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参与,而亚投行筹建迈出实质性步伐、丝路基金设立、中蒙中泰铁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推进,都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推动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既给金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又为发展中国家防范金融风险加筑一道屏障,标志着金砖国家合作从概念向实体迈进,也对全球经济金融机制形成有益补充;
——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中韩、中澳等自贸谈判开花结果,推动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并确定路线图,中国正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
两年多来,习近平主席出访11次、足迹遍及六大洲31国,接待来访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140多人次,出席国际峰会10余次。
繁忙、务实、高效。正是通过一次次重大外交行动,中国领导人引领外交航船劈波斩浪,勇往直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中国迎来了大外交时代。”新加坡学者郑永年说。
【故事一】从首访赴俄到十余次见面 从庄园会晤到瀛台夜话
就任后首次出访,习近平主席选择了俄罗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专程出席境外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开幕式,前往的是俄罗斯索契。两年多来,莫斯科、德班、圣彼得堡、比什凯克、巴厘岛、索契、上海、福塔莱萨、杜尚别、北京、布里斯班……“意气相投”“很谈得来”的习主席和普京总统,见面超过十次。
元首之间的密切往来,引领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走向更高水平。双边贸易额和双向投资持续增长,东线天然气管道和东西两线增供原油等一批大项目合作取得重要进展,务实合作向联合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生产制造的新模式转变,人文交流红红火火,在国际事务中协调和配合更加密切有效……中俄合作好戏连台。
中美元首两次不打领带、不拘形式的会晤,同样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从夏日的加州安纳伯格庄园,到初冬的北京中南海瀛台,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的每一次见面,都牵动着世界的目光。散步、会见、晚宴、茶叙……别出心裁的形式背后,是坦诚的交流、深入的探讨。互动的广度和深度,中美关系史上前所未有。
两年多来,在中美元首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共识指引下,双方通过多次会晤,就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涵盖气候变化、经贸关系、信息技术、军事互信、签证互惠安排等等,让观察家们应接不暇。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这些早期收获,必将有力促进两国关系的健康持续发展。
通过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能够打破大国之间冲突对抗的“历史宿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起到压舱石和助推器的作用。
【故事二】“一带一路”为欧亚大陆振兴插上强劲的翅膀
“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9月7日,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
时隔不到一个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为中国和沿线国家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短短一年多时间,这个合作倡议已得到沿线5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
从中国领导人对周边国家“路演”式访问,到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成功举行,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签约,到丝路基金的设立,“一带一路”建设稳扎稳打,开始进入务实合作阶段。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中国以宏远眼光和开放包容的姿态,近睦远交,互利共赢,既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有力抓手,又大大拓展了本国发展战略空间,正为古老的欧亚大陆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为这片广袤大地的振兴插上两支强劲的翅膀。
【故事三】APEC主场外交,引领亚太伙伴雁阵飞向未来
山色斑斓,湖光潋滟。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一层大厅里,习近平主席迎候各经济体领导人,同他们一一握手,问候寒暄。汉唐风格的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里,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统普京等坐在习近平主席两侧,倾听中国主张、中国观点,或微微颔首,或若有所思……
4次高规格多边会议,20多场双边会见……2014年初冬的北京,习近平主席主持、出席APEC北京周系列活动,密集会晤各方政要,谈亚太发展、倡互联互通、讲中国改革,为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振信心、讲实措,聚共识、绘蓝图,展现了大国领袖的远见卓识、胸襟气魄和风度魅力,世界为之点赞。
会议成果很给力——在中方引领下,明确了建设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并确定相关路线图,批准《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在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留下了深刻的中国印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习近平主席还在这样一个国际场合幽默谈起“APEC蓝”,让一个江湖之远的草根词汇一夜之间高居庙堂之上,继而使“留住APEC蓝”成为各级官员的重要施政目标。
【故事四】天涯若比邻 援非抗击埃博拉
2014年末,中国援助非洲国家抗击埃博拉疫情又有新进展:由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制的埃博拉疫苗近日已通过国家、军队的联合评审,并于12月开展临床试验。这种疫苗是世界上第三个进入临床试验的埃博拉疫苗,也是全球首个2014基因突变型埃博拉疫苗。
面对埃博拉疫情这一近30年来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危机,中国第一时间向非洲兄弟伸出援手,向疫区国及周边国家先后打出四轮总计7.5亿元人民币援助,派出1000多人次的中国传染病专家和医疗人员赶赴一线参与救援,在疫区及时援建治疗中心,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援非抗击埃博拉是中国致力解决全球热点问题的一个缩影。以实际行动支持阿富汗国内局势的三重过渡,积极参与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谈判进程,在乌克兰问题上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提出解决巴以冲突五点和平倡议……中国不仅自己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在国际事务中也坚持做主
和派、促和派、维和派,展现了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胸怀与担当。